2014年8月,滿懷對水利事業的熱愛和崇敬,大學剛畢業的徐士坤就考進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江都水利樞紐,成為江蘇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處第三抽水站管理所一名普通的泵站運行技術工人。在干中學,在學中干,短短的六七年時間,他就從一個初出茅廬的書生成長為一線崗位的行家里手,多次在省和全國職業技能競賽中拔得頭籌,先后榮獲“江蘇省水利技術能手”“江蘇省技術能手”“江蘇省五一創新能手”和“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2014年8月,徐士坤一入職就被抽調到了南水北調邳州站參與工程運行管理與機電設備維修養護工作。“來到邳州站才知道原來這里就是南水北調輸水泵站,也才知道小時候流經自家田邊的水就是北上的汩汩清流。我心里禁不住想:哇,原來我一直離國家工程這么近。我一定要干好這份工作。”正是這樣樸素的家國情懷讓年輕的徐士坤充滿激情,很快成了同事眼里的“工作狂”。
每年的12月至來年5月,正是江蘇境內南水北調工程向山東省送水的任務期。輸水線上各梯級泵站都嚴陣以待。2016年3月,邳州站正在執行年度調水出省開機運行任務,突然遠處傳來“嘣嘣嘣”聲。原來是下游河道水草量猛增,五臺清污機安全銷被剪斷,只剩一臺正常運行。若不及時修好清污機,水草聚集嚴重時不得不關閉全站機組,這將導致整條運西輸水線上的泵站全部停運。剛下大夜班的徐士坤聽到這個消息后,不顧勞累,和其他幾名同事迅速趕往現場搶修,二話沒說立刻下水,冰涼刺骨的河水淹到了腰部。徐士坤一手抓住柵條,一手扯開水草,和同事們爭分奪秒維修,保證了清污機的正常運行。
“多年來,只要遇到難題,他都是第一個沖到前面的。堅定的信仰、正確的態度、積極的工作,這是一個人成長成才的決定因素。這些特質在徐士坤身上都具備。”管理所副所長何小軍非常欣賞徐士坤的敬業精神。正因為看中了徐士坤面對困難的韌勁,上級陸續把很多任務交給他。創建省內沿線泵站工程的第一個微信公眾服務平臺,編寫邳州站運行作業指導書……徐士坤都完成得很出色。
機器出現的每一個問題都被徐士坤視為學習的寶貴機會。“不怕動腦也不怕動手,機器出問題,他深更半夜也會趕到現場。”這是師傅周傳福對愛徒的評價。今年農歷春節前夕,江都第三抽水站的低壓系統備用電源自動投切功能出現故障,給泵站排水帶來很大安全隱患。接到任務后,徐士坤趕忙找來電氣圖紙研究備用電源自動投切原理,迅速找到故障點,但倉庫里的備品備件卻沒有相同功能的,情急之下徐士坤自制備件,故障得到了及時處理。
嚴師出高徒,管理所高級技師周傳福被稱為技術上的“定海神針”。對徐士坤這個好苗子,他恨不得把全身“武藝”傾囊相授,調教也是相當嚴厲。教學上故意給徐士坤設置了不少“障礙”:“平時有一些設備就不買了,我拿來原材料,讓小徐自己設計畫圖自己制作。”設計方案三番五次被師傅推倒重來,徐士坤好學不服輸的勁兒被充分激發起來。
“江蘇水利看江都。我們有一支培養人才的精銳部隊,有鼓勵創新研究的平臺和崗位,要讓年輕人在這里有事可干,有重要的事可干。”省江都水利管理處副主任周燦華表示。好的平臺加上好學上進的精神,徐士坤的業務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去年,為準備第八屆全國水利行業(泵站運行工)技能競賽,徐士坤5個多月基本不回家,一天的學習和訓練在18個小時左右。妻子朱萬華說,“家里好像多了一個高考生。”最終徐士坤一舉奪魁,成為全國冠軍。
如今江都水利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在徐士坤身上也得到延續,在他周圍聚集了一群好學肯干的小伙伴。徐士坤說,“腦子里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手上有過硬的實踐本領,心里有水利人的初心和使命,我們要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為一江清水北上貢獻年輕人的力量。”本報記者 汪 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