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國亞妮)“報告!有一名學生在上課途中發熱、咳嗽!”8月27日,尚未開學,姜堰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孫友新便開始馬不停蹄地主持召開校內疫情防控應急演練。在他的帶領下,全校相關人員分多個場景組織了實景演練。守護好每一位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孫友新始終牽掛的事。
每天清晨,孫友新總是第一個到校;每日深夜,孫友新辦公室的燈總是最后一個熄滅。這位師生眼中的“全天候校長”,關愛學生,亦師亦友,在教育殿堂耕耘了36載春秋,先后獲評省師德模范、省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省先進工作者、省優秀黨務工作者……他用春風般的陪伴和堅守,詮釋了“追慕崇高,追求卓越”的姜中精神。
做學生的陪伴者
孫友新常說:“陪伴是最好的管理”。清晨6點,孫友新總是第一個到校準備早讀巡查;夜晚11點,高三晚自習結束,孫友新會檢查完每一個教室再離開學校,這成為了他十幾年來的習慣。
在學生眼里,孫校長無處不在。姜堰中學的一位學生說,“他是最了解我們學生的人,有問題可以隨時隨地找他解決”。
今年已經畢業26年的姜中畢業生徐峰,一直與孫友新保持著聯系。彼時,孫友新還是他的政治老師兼班主任。“每天晚上不管刮風還是下雨,他都要巡查宿舍,了解每一個人情況,沒事才會離開。”徐峰說。一個雨夜,徐峰犯了胃病,孫友新用自行車馱著徐峰去了醫院。“他掏錢給我治病,還坐在床邊陪了我整整一夜。”
那天夜里很冷,淋了雨的孫友新得了重感冒,引發了扁桃體炎和腎炎,并留下了慢性腎炎的后遺癥。在住院治療的四個月中,孫友新心心念念的還是課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徐峰心中,孫友新就像父親一樣值得尊敬。
如今,雖然已經不在教學一線,但孫友新的辦公室卻放置著多本與教學相關的書記,閑暇時他會學習各種資料,仔細閱讀,不斷鉆研。“我沒有追求做校長,但我做了校長要有追求。”孫友新說。

做教師的同行者
在孫友新心中,教師每天總是堅守在工作一線,十分辛苦。“我要在巡查中了解每個人的狀況和問題,幫他們化解難題,讓他們無后顧之憂。”
在青年教師夏巧榮眼中,孫友新不光是她的良師益友,更是他們青年教師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初入職時,孫友新手把手指導夏巧榮該怎么講好政治,多年來,夏巧榮始終珍藏著當時的12本聽課筆記。
在孫友新的帶領下,姜堰中學先后被評為江蘇省教科研先進學校、全國文明校園等。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孫友新作為“全天候校長”的默默付出。“政治組繆素華老師參加全國時政課比賽,夜里一點打電話給他咨詢事情,才知道孫校長還在學校,和信息技術老師一起,準備給繆老師技術上的支持。”姜中語文老師茅忠琴回憶,“后來繆老師獲得了全國時政課堂一等獎。”
在茅忠琴看來,孫友新對師生的關心還體現在許多不起眼的細節上。一天三頓飯,孫友新都在學校食堂吃,卻頓頓都是最晚一個去,就是擔心沒有了校長“墊底”,食堂人員提早收工,導致下課晚的老師吃不到飯。“我每天早一點來,遲一點走,用陪伴幫助團隊凝神聚氣。”孫友新說。早出晚歸,孫友新用無怨無悔的辛勞和奉獻,演繹著他對美麗校園的深情厚意。
做校園的守護者
多年來,孫友新一絲不茍地構建姜堰中學的發展藍圖。“在我的理想中,教育應當是森林的樣子。森林里既有參天大樹,也有低矮灌木和無名小草,教育者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讓每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孫友新說。
對學校里的不少學生,孫友新都了如指掌,時刻關注著他們的成績波動和心理狀況。茅忠琴笑著告訴記者:“學校里有個傳說,考前孫校長找哪個學生談話,這名學生就準考得好,他特別會鼓勵人,總能講到點子上。”
在孫友新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姜堰中學獲得了“北大博雅人才共育基地”、“育人方式變革:AMUSE高中英語課程基地”等多項榮譽,武術社、機器人社等20多個學生社團遍地開花,姜中學子真正實現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優異的成績離不開背后的努力付出。無論是專家講座,還是教學研討、學情調研……幾乎每一場教育教學活動,都能看到孫友新的身影。為了讓教學品質更上一層樓,他帶領研究項目團隊奔赴南京高校20多趟,并且全程陪同來校指導工作的專家;為了讓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他把星期六下午的兩節課拿出來交給社團,還選聘家長和校友擔任指導老師,每年投入10多萬元。
今年,國家制定“雙減”政策,減輕學生負擔。多年來,在孫友新極具前瞻性的布局下,姜堰中學始終堅持“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走不唯分數的素質教育道路。“沒有升學率會邊緣化,只有升學率會庸俗化。”孫友新說,“分數只是我們關注的一個具體指標,但絕不是高中教育的全部內容和最終歸宿。”在孫友新心中,教育追求的是讓每個生命個體成為卓越的自己。
追求卓越教育并不容易,達成終身受益更為艱辛,不過,在這條平凡而偉大的道路上,孫友新和他帶領的團隊信心滿滿,腳步匆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