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由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江蘇省科協主辦,江蘇省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淮安市科協、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2025企創融通匯“專精特新”專場活動在淮安舉行。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江蘇省科協、江蘇省工信廳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各設區市科協企業工作負責人、專精特新企業代表、省部屬企業科協代表、省級學會代表、淮安市科技型企業代表等190余人參加線下活動。
本次活動以為“專精特新”企業搭平臺、建網絡、解難題為目標,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企業家、智庫專家、科學家、技術服務機構,圍繞“專精特新”企業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等課題,通過強化對企業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領,激發“專精特新”企業創新活力,為“專精特新”企業增智賦能。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吸引了3萬余人線上參與。
淮陰區副區長高傳榮表示,本次專場活動以“搭平臺、建網絡、解難題”為目標,匯聚了頂尖專家與政策制定者,聚焦“用好新質生產力、攻堅卡脖子技術、培育創新人才”三大核心議題展開交流研討,推動經驗共享向產業協同深化升級,為淮陰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她希望與會企業家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做優做強企業,為淮陰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希望各位專家一如既往地關心淮陰區,持續為淮陰企業‘傳經送寶’,在技術攻關上‘把脈開方’、在成果轉化上‘穿針引線’、在人才培育上‘授藝帶徒’,幫助我們鍛造產業競爭新優勢。”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推動實體經濟向縱深邁進的關鍵力量。此次活動匯聚眾多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圍繞政策解讀、前沿引領、成果展示等展開研討,是中國科協團結凝聚廣大企業科技工作支持、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服務構建優質高效的專精特新企業體系的具體體現。”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產學研合作促進處處長張海新對活動給予充分肯定并結合工作實際談了三點體會:一是牢記使命,勇于創新。“專精特新”企業要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加強自主核心技術創新,堅持用人工智能賦能,加快產業升級和發展轉型,推動各產業的集群發展。二是統籌資源,協同發展。發揮包括科協組織在內的社會組織的專家及組織優勢,鼓勵企業科協、園區科協和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廣泛合作,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搭建協同攻關平臺,引導學會、科研院所、大學、大型國有企業各類專家服務專精特新企業,對接企業需求。三是建設人才發展體系,激活企業創新活力。“專精特新”企業要突出品牌建設、文化建設,構建員工培育發展體系,支持員工事業發展,以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品德留人。
江蘇省科協二級巡視員王小鋒表示,本次活動聚焦“專精特新”企業,旨在為企業創新發展賦能,這不僅契合當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也是科協系統服務科技創新的重要實踐。“科協組織要做好樞紐,輸送高端資源;要聚焦產業,以資源賦能;要組織優勢,服務人才成長。江蘇省科協將發揮自身優勢,持續在高端資源導入、人才托舉、創新方法推廣等方面發力,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他希望,廣大企業積極抓住機遇,加強與學會、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專精特新發展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為推動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貢獻智慧和力量。
主旨報告環節,江蘇師范大學副校長董曉臣,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教授李千目,江蘇省工信廳中小企業局一級主任科員付春麗,蘇州工學院三級教授陶國彬等專家學者分別作了題為“光敏劑結構調控及其腫瘤多模態治療”“AI如何轉變為新質生產力”“江蘇省專精特新政策解讀”“TRIZ創新方法推廣及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的報告。
活動期間,中國科協、省科協,省級學會、企業科協代表還走訪調研了中天鋼鐵(淮安)公司和江蘇正大清江制藥有限公司等兩家“專精特新”企業,實地察看了企業的核心產品與技術應用場景,認真聽取了企業負責人關于當前生產經營狀況、核心技術優勢、市場布局及未來發展規劃等的詳細介紹,并重點了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痛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