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超聯賽的激情在南京奧體中心點燃,城市的脈搏也隨之共振。
與此同時,賽場之外,一場別開生面的城鄉“共舞”悄然拉開帷幕——銀杏里文化藝術街區、鼓樓水岸·南藝后街、雨花臺區虹悅城、錦創書城……多個城市地標空間,被南京精心策劃的“三進城”文明實踐活動賦予了全新內涵。
鄉野的豐饒滋味、非遺的獨特魅力,隨著人潮涌入各個“城市客廳”,在觀看足球賽的歡呼聲里,南京以一場場“味蕾與文化”的雙重盛宴,有力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協同發展。
綠茵場邊搭舞臺 “舌尖上的啦啦隊”開賽
銀杏里文化藝術街區作為距離奧體中心最近的“第二現場”,被官方認證為首批“南京球迷聚集區”。17日,記者踏入街區,足球賽的熱情便撲面而來——“激情蘇超 嗨玩銀杏里”的橫幅格外醒目,憨態可掬的“南京鴨鴨”與“鹽城麋鹿”卡通氣模與蘇超主題元素巧妙融合,吸引游客紛紛駐足留影。
草坪上的迷你球門、綠茵體驗場,讓等待開賽的時光充滿躍動的樂趣;印有賽事應援標語的互動手卡與留言板,則無聲地傳遞著球迷們的期待。
傍晚時分,“重頭戲”火熱登場。300米長的藝術街區大道,變身為匯聚鄉土風味的“好物長廊”。50余個攤位琳瑯滿目,不僅有來自建鄴區的特色小吃,更有六合區以“足球激情+鄉土風味”為紐帶,組織區內企業帶來眾多名特優農產品,如菜籽油、醬油、辣椒醬、大米、紅薯干等,還有龍袍蟹黃湯包、冶山鹽水鵝等地道美食,以鹽城雞蛋餅、阜寧大糕、東臺魚湯面等為代表的鹽城味道,打造了一場別具一格的“舌尖上的啦啦隊”,球迷們在欣賞比賽的同時,也能盡享“體育+農業”的跨界融合之美。
茉莉六合(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家棟告訴記者,這是他首次進入蘇超“第二現場”,氛圍感拉滿,“我們提前一個多小時進場,現場的‘高流量’提升了六合優質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助力拓寬銷路,帶動區域農民增收。”
六合程二生態休閑農莊負責人程斌說,當日一大早,他們就忙活開來,做餡、和面、捏包……歷經一道道工序,一籠籠龍袍蟹黃湯包先后出爐,受到現場市民熱捧。
在鼓樓水岸·南藝后街,這場融合盛宴同樣精彩。蘇合農產品集團攜20余家精選農產品展位,沃田藍莓汁、水果奶貝奶片等健康飲品與地方小食匯聚成“蘇”式風味的河流。
“對鼓樓水岸·南藝后街南京球迷集聚區的打造,我們遵循著‘一核、兩帶、三區’的思路,即以開放式廣場的集中觀賽為核,串聯主街‘文旅消費帶’和濱河‘運動體驗帶’,布局具有豐富足球體驗場景的‘足夠歡樂區’、外擺美食、農產精品的‘足夠煙火區’以及聯動各類商業品牌的‘足夠種草區’,切實服務球迷、惠及市民、賦能商家,借勢蘇超熱度提升水岸消費活力。”南京秦淮河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健說。
田間珍饈入城來 土產好物變身都市“新寵”
“三進城”活動如同一座無形的橋梁,讓深藏于南京遠郊的優質農產品,瞬間躍入都市消費者的視野,成為炙手可熱的“新寵”。
在雨花臺區虹悅城東廣場,巨大的高清屏幕同步直播著蘇超激戰,場外的“三進城”主題市集人潮涌動。溧水半山果蔬、富華果林等家庭農場以及溧水供銷社的展臺被圍得水泄不通。溧水區供銷社合作事業科負責人郭倩介紹,來自溧水的葡萄、梨、無花果等精品水果很受歡迎,僅16日一天,首批50公斤溧水無花果便被搶購一空,次日補貨的100公斤同樣迅速售罄。
來自供銷食堂的秘制豬肉醬、晶橋鎮特色米糕也大受歡迎,即便現貨告罄,熱情的市民仍紛紛添加微信,迫不及待地線上下單。“我居然在家門口買到了網紅月餅。”家住虹悅城附近的董宇去年被龍潭老街的老式月餅“種草”,原本計劃今年中秋前開車前去龍潭購買,沒承想看個蘇超順道拎回了家,“旁邊攤位的芳草渡大米我也訂購了,等看完比賽再帶回去。商家太貼心了,買米還送我一把折扇,看球時使用,蠻好。”
鼓樓水岸·南藝后街的外秦淮河畔,江北新區葛塘街道帶來的“尋味官塘”品牌農產品在夏夜晚風中飄散著誘人的氣息。有機蔬菜、時令水果……這些帶著泥土芬芳的“土味”,成為球迷觀賽間隙舌尖上的驚喜。
“我們整合了葛塘特色農產品資源,對各類農產品進行統一包裝,并以‘尋味官塘’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進行推廣,既讓市民在觀賽的同時享受到優質優價的農產品,又幫助農戶拓寬銷售渠道。”江北新區“尋味官塘”合作社負責人陳承介紹,現場還同步招募鄉村志愿者,南藝等高校的設計達人、運營能手和故事編輯的加入,為活動注入活力。
同樣熱鬧的場面,也在江寧區的百家湖商圈上演。17日下午四點半,暑氣未消,江寧百家湖商圈21世紀太陽城商場的戶外廣場上,一排印有“善田江寧 供銷集市”字樣的小棚子已經撐好,棚子上還掛著“為南京喝彩,為文明添彩”“足球點燃夢想,體育實踐文明”等牌子,為蘇超比賽“助威”。
來自江寧祿口街道成功社區太田葡萄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小蘭戴著草帽,動作麻利地卸貨、拆箱、陳列,不一會小攤位就開張了,“今天一共帶來200多斤葡萄,精選了三種最受歡迎的品種。”隔壁金哥手工鍋巴的工作人員在賣力介紹:“別客氣,都來嘗嘗!手工鍋巴又脆又香,選用了溧水區的貓牙米,非油炸,用大鍋炕出來的,健康無添加。我們是南京金箔控股集團旗下的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會做金箔,做鍋巴也同樣在行。”
江寧區供銷社農推辦負責人張志遠介紹,江寧區供銷社在全區范圍內征集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來參與此次活動,前期一共有20多家單位報名,最終選取6家在江寧有代表性的優質農副產品企業參加。
非遺瑰寶煥新彩 老手藝閃耀時尚“新舞臺”
“這是雨花紅茶,歡迎品嘗!”17日下午2點多,錦創書城珠江路店的“看蘇超 逛市集”溧水區“三進城”文明實踐活動現場,雨花茶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盛峰一邊泡茶,一邊招呼聚集到展臺前的市民。“味道甜潤,還帶有回甘。”市民李悅品嘗后贊不絕口,她說,沒想到雨花紅茶的味道也很好,隨即買了兩袋。
記者看到,現場除了展示雨花茶,還展示了桂花、茉莉多種風味的雨花紅茶。陳盛峰介紹,其工作室在溧水晶橋鎮有800畝茶園,近年來,茶園順應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新推出多種風味雨花紅茶,市場反響不錯,昨天在活動現場銷售了數十袋。
同樣高人氣的還有南京市非遺代表性項目“老虎鞋”展臺,“老虎鞋”制作技藝傳承人吳麗花為迎接本次蘇超比賽,創新制作的文創產品“駱龍珠”備受歡迎。“‘駱龍珠’形似足球,中間鏤空,不僅方便抓握,也便于消費者二次創作,DIY獨一無二的裝飾品,其創作靈感來自溧水國家級非遺‘駱山大龍’的龍珠,寓意吉祥如意。”吳麗花女兒虞希睿介紹,“駱龍珠”在本次活動中首次亮相,一亮相就備受關注。此外,“虎頭鞋”“虎頭包”“五梅(莓)虎”等明星產品依舊保持高人氣。在現場手工藝體驗區,不少市民參與手工制作。
“本來是帶小孩來看書的,沒想到還能逛個大集。”家住附近的市民陳雩告訴記者,逛完市集,她“入手”了葡萄、桃子等水果,孩子則捧著虎頭鞋非遺攤位上的“五梅(莓)虎”玩偶愛不釋手,特地買了一只“青梅虎”,準備帶回去送給奶奶。
當球賽遇見農產品,當非遺邂逅新潮流。南京以“三進城”文明實踐為筆,飽蘸鄉“味”鄉“情”,在城市肌理上繪就出一幅城鄉互動共榮的動人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