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雷鋒日前夕,愛心理發師胡寶珠的日程表排得格外滿。3月3日上午,她和蘇州市姑蘇區白洋灣街道寶祥社區的“海棠先鋒”志愿者敲開了獨居老人李梅英的家門。“胡師傅來啦!”推剪輕響中,銀發如雪飄落,鏡中映出兩張帶笑的臉龐。
近期,這樣的場景在寶祥苑不斷上演,包括為臥床老人設計易打理發型、給退役老兵復原舊時發型等,胡寶珠用專業與耐心熨帖著特殊群體的生活褶皺。“看小胡給我剪的頭發好不好看?”獨居老人李梅英正滿心歡喜地向鄰居們展示著她的新發型。老人口中的“小胡”就是社區“集祥驛站”理發亭“亭主”之一的胡寶珠。此外,她還是社區“居民志愿者”團隊中的一位“熱心腸”,除了在社區“集祥驛站”理發亭里為居民提供實惠的理發服務,還經常上門為一些特殊群體進行義剪。寶祥社區黨支部書記陳迎青算過賬:僅僅2024年,她就義務服務120余人次。
自2023年起,胡寶珠成為寶祥社區“集祥驛站”理發亭“亭主”之一,就一直秉持著一顆感恩的心,每天為社區居民提供理發服務。盡管有著精湛的手藝和豐富的經驗,但為了讓居民享受到實惠,她每次理發只收10元錢,針對獨居老人、退役軍人等特殊人群還有8折優惠。很多時候,“集祥驛站”的理發亭排起長隊。其中,有老人拄著拐杖早早等候,家長帶著孩子匆匆趕來,甚至有人跨社區“慕名”而至。一位常客坦言:“胡師傅手藝好,人又和氣,我們都當她是一家人。”對此,胡寶珠也感慨地說:“社區既然給了我這個平臺,讓我在空余時間能充實自己,發揮特長,那我也應該給居民帶來更好的服務。”
據了解,胡寶珠有著三十年的理發經驗,曾經和丈夫經營一家“夫妻理發店”。五年前,她為照顧孫輩,才遷居姑蘇區,長年使用的那把剪刀也始終見證著她的堅守。“給街坊鄰里理完發,趕著接孫子放學,日子過得特別充實。”說話間,她將泛黃的鋁制消毒盒擦得锃亮,盒蓋上“先進個體戶”的燙金字依稀可辨。
據悉,兒媳婦更是她的“頭號粉絲”,如今也加入“居民志愿”服務隊,“一帶一”的傳承也讓社區志愿隊伍逐漸壯大。“孫子上幼兒園大班了,總說‘奶奶在做有意義的事’。我想,這就是最好的教育吧。”談及家庭支持,胡寶珠眼中泛起笑意。一把剪刀承載三十年光陰流轉,一顆愛心溫暖三代人歲月長河,她也用飛舞的銀剪串起家庭責任與社會擔當,在尋常巷陌演繹著新時代的雷鋒故事。(記者 管有明 通訊員 唐鶯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