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早上,出入蘇州市姑蘇區白洋灣街道玉景灣花園的居民又聽到小區門口傳來熟悉的金屬碰撞聲。原來,劉忠民半蹲在一輛“驛路先鋒”流動便民車旁,布滿老繭的雙手麻利地旋緊電動自行車腳踏板的固定螺絲。他駕駛“流動車”穿梭在小區里,日復一日為居民提供義務維修服務,用行動詮釋著新時代的雷鋒精神。
劉忠民是一名老黨員,已到退休年齡的他本可選擇安享悠閑的退休生活,但那顆樂于助人的心卻閑不下來。于是,他主動找到玉景灣社區黨支部,送上一份《服務計劃書》,鄭重表達了想為居民做實事的強烈心愿。在這份計劃書中,他闡述了自己的想法,準備自費購置一輛電動四輪車,專門用于在小區內為居民提供義務維修服務。
原來,劉忠民是一家物業公司的工程技術骨干,憑借一雙巧手與各類機械設備打交道。“我這雙手修了半輩子機器,早已習慣了忙碌,現在就想著能給鄰居們修一修家電、整一整電動自行車,發揮余熱。”他感慨道。玉景灣社區黨支部在充分評估后,決定支持他的計劃,不僅補貼費用幫助他裝飾了“流動車”,還貼心地配備了座椅、遮陽傘等設備。隨著“流動車”整裝完畢,他的服務之旅也正式啟程。
如今在小區里,只要家中有東西需要維修,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劉忠民。遇到大件物品不便搬運時,他會主動把“流動車”開到居民家樓下,提供上門服務。只要電話響起,他總是隨叫隨到,讓一件件故障物品重煥生機。他只收取維修所需的材料費用,人工費分文不取。這樣暖心的舉動,贏得了居民們的一致贊譽。常有人感慨,劉忠民名字里的“忠民”兩字,正是他忠誠服務、一心為民的真實寫照。而且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老劉”,這簡單的兩個字里,滿是信任。
就在昨天早上,居民李女士準備開車去公司值班,卻發現汽車怎么也發動不起來。當看到汽車前照燈旋鈕是打開狀態時,她才想起前一天晚上停車后忘記關閉車燈,導致電瓶電量耗盡。眼看出勤時間就要到了,李女士心急如焚,趕忙打電話求助劉忠民。接到電話后,他迅速駕駛“流動車”趕到李女士停車的地方,熟練地拿出搭電設備,打開汽車引擎蓋,將搭電線連接妥當,汽車很快就成功啟動了。
除了日常的維修服務,劉忠民的心里還牽掛著小區里的高齡老人。在他的抽屜里放著一本有些磨損的筆記本,上面詳細記錄著老人們家中的燈泡使用時長、燃氣設備狀況等信息。每隔一段時間,他會根據筆記本上的記錄,為老人們上門換燈泡、檢查燃氣設備。每到一戶,不僅僅是維修,他還會親切地詢問老人的近期生活狀況,身體是否健康,耐心傾聽他們的需求,并提出一些生活上的建議。他的關心和照顧細致入微,就像家人一樣貼心,在這些老人眼中,他早已不是一個普通的鄰居,而是一位時刻惦記的“親人”。(記者 管有明 通訊員 談朱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