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來,太倉市以“春風行動”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全市上下因時因地、錯時錯峰,緊扣群眾需求,積極盤活陣地、嫁接資源、涵育新風,擦亮“文明太倉 幸福之城”品牌,奏響“文明四季歌”的“春之聲”篇章。
深挖活動內涵提振文明實踐“精氣神”
開展科學理論宣講傳播行動。大力實施“婁城星火”理論宣講文明實踐基層行文明實踐項目,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開展“小沙龍”“農家小課堂”等群眾易于接受的活動;理論宣講融媒節目《理論大家說》播出3期,走進基層一線用實踐詮釋理論,用理論升華實踐;創新圍繞“弘揚志愿精神 匯聚文明力量”等主題在“婁城飛燕思想匯”抖音號上進行直播,吸引3200余人觀看。
開展雷鋒精神傳承實踐行動。舉辦全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嘉年華,41家文明實踐方陣組成的“文明太倉 幸福之城”文明實踐展區集中展示近年來全市文明實踐最具特色的內容,同步開展“文明杯”親子定向賽、農副產品展銷等,吸引了超1萬名群眾前來打卡、體驗;啟動嘉昆太三地文明實踐聯合行動,發布嘉昆太“三城共享新生活”菜單;聚焦困難群體,開展“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及服務3625場次。
開展文明祭掃新風弘揚行動。以“我們的節日·清明”,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深挖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文明實踐活動487場,“春和景明 紙鳶寄情”“‘清’風一縷寄相思 家書一封傳先志”“移風易俗話清明 文明新風潤人心”等非遺文化傳承、文明家庭建設、移風易俗宣傳等文明實踐活動受到好評,3月以來全市累計發放倡議移風易俗宣傳折頁9000余冊。
激發陣地活力打造文明實踐“共享圈”
拓展“身邊實踐圈”。讓文明實踐緊跟群眾“跑”,太倉市拓展“文明實踐進小區”工程,重點選擇公共文化設施、便民載體、閑置空房等人流密集點位打造“居民議事廳”“樓道暖心驛站”等小區里的文明實踐點、樓道里的文明實踐角,拓展建設1034個實踐點、培育超10200名文明實踐帶頭人,構筑“身邊的文明實踐圈”。
強化“場所延時服務”。科學規劃閑暇時段,提高陣地晚間、周末使用率,在基層推出“周末暖心托”“充電UP”青年夜校、“南園戲語”沉浸行進式夜游、美術館外墻3Dmapping 夜幕靈動投影等內容,保證文明實踐陣地大門常開、活動常辦、人氣常聚。
實行“引進來走出去”。在常態化做好“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佳節”的基礎上,推出“我去文明實踐陣地踐文明”活動,最大可能讓群眾“感興趣”“動起來”,4月13日以家庭文明建設主題招募親子家庭前往鄉村振興前沿陣地體驗賞春樂趣。
強化“數字技術賦能”。依托“太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平臺”,更新“資源大廳”內容48項,“文明太倉”公眾號設置“文明實踐熱單推薦”欄目,每月主動推薦行業部門優質課程,優化定位搜索展示周邊3公里范圍內文明實踐活動、陣地信息,進行“優選”推薦,想方設法激發群眾參與文明實踐的熱情。
擴大宣傳效應傳遞文明實踐“同期聲”
新聞宣傳“看見”文明實踐。借主流媒體推動活動“出圈”,“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獲評第十批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相關工作被央視新聞客戶端、央廣網客戶端、新華日報、中國江蘇網、文明江蘇、江蘇文明網、蘇州日報、蘇州新聞等媒體、宣傳平臺近30次。“關愛孤獨癥兒童,愛讓星空藍起來”宣傳活動125場次,通過全媒體宣傳報道達526余次。
打造精品“演繹”文明實踐。發布太倉市“文明矩陣”,推出“阿寶有禮”文明宣傳視頻系列,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潮流方式進行包裝,上新“文明太倉”抖音號,詼諧的短劇風格受到網民喜愛,90000+觀看量、4000+點贊、140+評論彰顯內容接地氣有溫度;創作音樂快板《“江海1號”文明實踐點》赴蘇州表演,策劃“歸莊阿姨志愿服務隊十年志愿行”影像推廣,創編《開往金倉田園的文明巴士》微型舞臺劇展示太倉區域分中心建設成果。
安全教育“聚攏”文明實踐。深化文明實踐安全宣傳教育,全市廣泛開展典型火災案例警示教育,推出太倉市文明實踐帶頭人“婁小安”安全宣傳教育IP,更新“婁小安消防漫畫說”3期,開展實地參觀、應急救護培訓、逃生避險等文明實踐活動514場次,覆蓋2.6萬人次。建立“文明觀察員”隊伍,挖掘個性化文明實踐場景,把文明實踐延伸到小區樓道、歷史街巷、口袋公園等,提升文明實踐參與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