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再局限于“有沒有”,更追求“好不好”。作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陣地,王鮑鎮新橋鎮村不斷升級農家書屋軟硬件設施,探索精品化和數字化,有效解決圖書不對路、開放不固定、借閱率不高等問題,吸引更多的農民群眾走進書屋、愛上閱讀。
提檔升級軟硬件
重溫入黨誓詞、學習黨紀黨規、培訓農經知識……日前,王鮑鎮新橋鎮村農家書屋里座無虛席,來自該村的20多名黨員齊聚一堂,拉開了該村黨員冬訓的序幕。
村黨支部書記石飛兼任農家書屋的管理員,他見證了書屋從一間20多平方米、500多本書的小閱覽室發展到今天150多平方米、6500多冊書的圖書館的過程。農家書屋的升級改造并非面子工程,而是現實所需。以前的書屋位于村公共服務中心二樓的一間小房間,又小又舊,讀者較少。而現在書屋南北通透,燈光柔和,座椅舒適,每天人流不斷。“剛開張那會兒,不少人來搶著占座呢!”石飛說。

“農村年輕一代的家長和城市的家長同樣重視孩子的閱讀,所以農家書屋的服務必須跟上?!笔w說,為此,在升級改造過程中專門騰出了一間45平方米的空間作為兒童閱讀區,還聘請專職人員進行圖書管理。由于和市區圖書館通借通還,書屋圖書從每年更新一次變成每月更新一次,對讀者的吸引力隨之增強?!白詮霓r家書屋升級改造后,這座‘三味書屋’就成了男女老少學習休閑的場所,孩子們更是把這里當成看書、做作業的好地方?!笔w說,農家書屋去年7月建成以來,月均接待讀者200多人次、圖書外借1000余冊次,兩項數據均為往年同期的5倍。

打造群眾文化舞臺
作為文化惠民工程,新橋鎮村的農家書屋常態化免費開放,不定期開展親子閱讀、公益講座、經典誦讀等閱讀學習活動,豐富了農村百姓的文化生活。
僅去年,村里開展農家書屋主題活動50余場。其中,“薪火相傳新橋鎮村的故事”主題閱讀活動贏得廣泛響應和好評?!皭蹏鴲埸h 立德踐行”主題閱讀活動采取政策解讀、好書推薦、閱讀分享、現場咨詢等形式,突出了農民群眾喜聞樂見、與鄉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鄉風文明等主題。“掃黃打非入村居 童心共筑新橋夢”主題閱讀活動,通過朗誦、情景劇等接地氣的表現形式,解讀黨和國家的政策、宣傳法律法規,實現了送文化與學知識的有機結合。

與此同時,新橋鎮村將農家書屋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通過發動村干部、網格員和種田大戶等組成志愿者隊伍,組織社會團體入駐農家書屋,為農家書屋的發展注入不竭動力。村關工委為留守兒童集中輔導學習,民間詩人張士達向農家書屋捐贈了少年科學、小學生作文選等數十本雜志期刊,“啟東名嘴”陳振康定期到農家書屋開展讀書宣講活動……
變身知識“充電站”
只要一得空,村民孫萍就往農家書屋跑。60多歲的孫萍,是退休村干部,就愛讀書看報?!靶r候家里條件不好,初中沒上完就不念了?!睂O萍因年少失學倍感遺憾,農家書屋圓了她的讀書夢?,F在她利用下雨天和農閑時間,經常到“農家書屋”看看書、充充電,感覺十分愜意。
農家書屋每周一到周六對村民開放,聽說新書到了,種養大戶江漢平便急匆匆地趕來了,“我不會用電腦,要找什么資料就跑到書屋?!彼蛶孜缓糜逊N植大棚蔬菜,成立了合作社,流轉土地上百畝。自從辦了合作社,農家書屋就成了江漢平的學習園地,各種實用的種植技術都能在這里學到。
“改造前的農家書屋開放時間不正常,加上平時冷冷清清,大家愈發不愿意進門,現在看書特方便?!贝迕袷┏钣畜w會地說道。記者采訪時,正好有五六個人在看書,小孩看漫畫,婦女學插花,還有一位農民在看如何種葡萄。
“為了滿足群眾需求,鄉里經常邀請衛生室醫護人員、銀行工作人員進村來講解保健知識、小額貸款等實用‘干貨’,每次講座都是座無虛席?!笔w說。
作者:黃欣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