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濱海縣持續深化誠信體系建設,積極探索“三融三促”誠信文化培育新路徑,加快凝聚履約踐諾、誠實守信的社會共識,讓誠信價值共識在濃厚的“學信、守信、用信”和“信用有價、守信受益”的良好社會氛圍中滋養壯大。
一是融入宣傳教育,促進誠信理念內化于心。堅持將誠信文化建設作為提升市民素質的基石,開展立體化、分眾化、節點化宣傳教育,推動誠信理念成為市民普遍共識和行動自覺。一是立體化構筑宣傳網絡。注重線下場景浸潤,設計制作3組誠信主題海報,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道德講堂等陣地,設置信用宣傳展架、建設誠信文化墻,通過視覺元素強化群眾記憶,促進誠信文化傳播。注重線上精準觸達,統籌微信公眾號、濱海日報等媒體矩陣,綜合運用小視頻、圖文等形式開展“誠信微宣講”活動,普及《江蘇省社會信用條例》,定期推送信用政策解讀和典型案例剖析。注重載體融合創新,制作原創歌曲《誠信濱海之歌》、編排廣場舞《人人都要講誠信》,征集誠信主題楹聯16組,制作展播《淮腔唱信、濱“誠”等你》等3部短片。二是分眾化創新宣傳形式。把握年齡結構特性,針對青少年通過漫畫、短視頻等趣味性方式開展宣傳教育,針對中青年群體通過豐富信用積分應用場景強化引導,針對老年群體結合“義診”等服務面對面開展誠信教育。把握職業群體需求,通過開展“信用交通大家說”專題座談會、巾幗家政誠信服務宣傳周、誠信主題黨課等活動,強化黨員干部、企業職工、農村群眾等群體的誠信價值認同。把握城鄉地區差異,在東坎街道新安村等農村地區,結合村規民約,借助“板凳課堂”講述身邊人的誠信故事,強化本土化表達;在坎北街道等城市街道社區,定期組織開展誠信主題文藝作品展演、道德講堂等活動,強化沉浸式體驗。三是節點化開展宣傳活動。緊抓關鍵時段,圍繞“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全國“質量月”“誠信興商宣傳月”“信用記錄關愛日”等時間節點,推動政企聯合,開展誠信文化宣傳系列活動。緊抓專項行動,扎實推進“誠信萬里行”主題宣傳活動,策劃“言而有信”市民素質專項提升行動,開展“信易+”守信激勵政策宣傳等活動超200場次。緊抓示范引領,圍繞“中國好人”周萬平、聶素梅等模范典型事跡,編創悅聽好人故事欄目,推動誠信故事宣講與道德講堂、家風故事等活動相結合,讓更多守信踐諾凡人善舉走進群眾心中。
組織開展“巾幗家政誠信服務宣傳周”活動
二是融入服務場景,促進誠信價值外化于行。著力將信用建設的成果轉化為市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持續推進“信易+”應用,引導市民將誠信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一是拓展便民服務功能。開發“誠信濱海”個人信用分平臺,推出“信易醫”“信易行”“信易閱”“信易游”“信易單車”“信易住”“信易餐”等7大類“信易+”應用場景。例如,“信易醫”根據不同等級信用分提供優先診療、容缺辦理出院等服務,“信易行”為近2000名特定誠信群體免費辦理公交卡,“信易閱”為守信群體提供免押金辦理信用讀者證、增加借閱圖書數量、延長借閱時間等服務,充分將信用信息融入廣大群眾的日常生活中,促進市民素質在實踐中提升。二是推動政務服務提效。持續推進“信用+政務服務”,深化信息共享,將信用承諾、信用審查嵌入政務流程,實現辦理流程優化,傳導政府對市民守信行為的激勵,帶動社會整體信用水平逐步提高。創新試行的“社會救助信用承諾容缺審批”制度,獲評全省高質量民政事業發展優秀成果。探索推行的“尊老金秒批秒辦”舉措,惠及全縣20余萬老年人。三是助力營商環境優化。聚焦市場主體需求,以企業便利為導向,明確100件高頻行政審批事項,通過信用承諾、數據核驗、先批后驗等手段,推行“秒批秒辦”“信用+邀約式”特種設備體檢等創新舉措,實現全流程線上辦理,持續提升營商環境。定期開展“信易+”信用修復工作輔導,完善修復機制,幫助失信主體糾正失信行為、重塑信用,鼓勵將誠信經營融入企業文化和職工教育,持續增強市場主體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
推介濱海縣“信易醫”運用場景
三是融入社會治理,促進信用環境優化提升。將信用建設作為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推動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進一步營造誠實守信社會環境。一是提升監管治理效能。建立重點行業、重點對象、重點事項三類監管清單,依托市場監管信息平臺、信用綜合管理平臺等系統,運用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實行分級分類差別化監管。緊盯高頻失信市場主體治理,推進信用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長效化、制度化,按照“事前告知、事中修復、事后提醒”工作原則,優化“服務+執法”監管模式,積極引導市場主體自覺守法、自我糾錯,營造寬松包容的市場主體發展環境。二是賦能基層實踐創新。探索信用建設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模式,采取實地調研、雙月座談等方式,推進陳濤鎮農村居民信用積分管理“信用+基層治理”試點工作,明確信息采集范圍、評價周期、公示范圍、計分規則,將信用評定結果納入積分兌換。陳濤鎮友漁村通過信用積分兌換向居民發放信用商品300余件,通過“以積分換實物,讓村民得實惠”扎實推進信用結果運用,引導村民自覺主動參與村級事務,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崇禮守信的價值觀。三是帶動多元主體參與。積極推進“信用+社區服務”模式,組織家政服務、食品經營等行業誠信經營代表進社區開展便民服務,大力宣傳誠信服務理念,把誠信服務真正落到實處。積極推動“信用+志愿服務”“信用+文明實踐”應用,根據群眾參與理論宣講、清潔家園等文明實踐活動次數、服務時長等情況,賦予個人信用加分,鼓勵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社區居民組織開展“誠信故事我來講”“誠信促文明”等宣傳活動,構建志愿帶動、信用支撐、共建共享的文明實踐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