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召開第十九次全省民政會議,圍繞“幸福民政”建設,系統描繪全省民政事業發展藍圖,吹響奮進新征程民政事業現代化建設的沖鋒號。全省民政系統將按照會議的部署指引,繼往開來推進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幸福民政”省域樣板。
錨定“幸福民政”建設總目標,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全省民政會議首次將“幸福民政”建設目標上升到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高度,標定了全省民政工作前進的時代方位。我們要努力把“幸福民政”打造成創新有特色、群眾有感受、全國有影響的民生品牌。
充分認識“幸福民政”的實踐探索。近年來,全省民政系統大力推進“幸福民政365工程”,聚焦惠民生、優服務、助發展三大主攻方向,打造蘇扶助困、蘇適養老、蘇童成長、蘇社有為、蘇慈大愛、蘇服萬家等“六蘇”品牌,實施文化鑄魂、法治立規、人才強基、智慧提效、安全筑底等五大賦能舉措,辦好了一批惠民生、暖民心的民生實事,為全面推進“幸福民政”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深刻領悟“幸福民政”的內涵要義?!靶腋C裾本褪菆猿忠浴叭嗣裰辽稀睘閮r值取向,以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作為民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服務對象的“感受度”作為檢驗工作的硬標尺和度量衡,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新期待,讓人民群眾幸福感更加飽滿。
精準把握“幸福民政”的著力重點?!靶腋C裾笔紫纫w現在對象的擴面上,穩步推進民政服務對象從特殊群體向所有有需要的群體拓展;其次,要體現在保障的標準上,做到與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再次,要體現在服務的質量上,著力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方式,實現民政基本社會服務的優質均等、便捷可及。
緊扣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落實“幸福民政”建設重點任務。第十九次全省民政會議提出,要準確把握江蘇發展階段特征,自覺以普惠性民生建設為發展方向、以基礎性民生建設為主要內容、以兜底性民生建設為基本職責,助力答好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民生答卷”。我們將找準工作的著力點,以強烈的答卷意識,推動“幸福民政”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聚力戰略實施做優蘇適養老。江蘇是人口老齡化時間最早、速度最快、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我們將健全老齡工作綜合協調、督促指導、組織推進機制,制定江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指導政策,推動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進一步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優化養老服務供給,突出失能照護剛需,加強養老服務監管,助力發展銀發經濟,持續完善“蘇適養老”服務體系,讓江蘇廣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聚焦精準救助兜牢民生底線。在邁向共同富裕的進程中,要推動社會救助由保生存向?;尽⒎里L險、促發展轉型升級。我們將進一步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動態調整準入條件,常態化開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實現“人找政策”與“政策找人”更好結合,主動幫扶“沉默的少數”。深入推進服務類社會救助省域試點,加強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險、促進就業、產業幫扶等政策銜接,更好滿足困難群眾多樣化、發展性需求。推進救助管理區域性中心試點,幫助流浪乞討、務工不著等臨時遇困人員排憂解難。
聚強福利服務優化品質供給。當前我省兒童福利、殘疾人福利的服務對象、內容、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將聚焦困境、流動、留守三類兒童群體,堅持兜底、關愛兩手抓,推進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體系建設,持續豐富“蘇童成長”品牌內涵;加強殘疾人關愛服務,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和托養服務等制度,深化“精康融合”行動,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我們將突出婚姻服務的人文化、儀式感、紀念性,變“單一婚姻登記”為“多元婚姻服務”;堅持殯葬行業的公益屬性,深化殯葬改革,更好保障群眾“逝有所安”。
聚合社會力量服務發展大局。江蘇社會組織總數多,慈善力量活躍,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優勢和資源。我們將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在科技創新、民生建設、社會治理、對外交流等方面開展專業化特色服務,廣泛動員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穩崗就業、對口支援協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展現“蘇社有為”新擔當;培育壯大慈善力量,完善扶持激勵措施,強化綜合監督管理,弘揚“蘇慈大愛”風尚,更好發揮公益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溫柔之手”作用。
聚勢新質動能培育民生經濟。找準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實現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動。我們將積極助力銀發經濟發展,因地制宜加速發展康養、旅居、康復輔具等產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煥新”行動,開展銀發消費促進活動,拓展養老服務消費新業態;打造甜蜜經濟、地名經濟等民生經濟新場景,拓展釋放內需潛能新路徑;圍繞服務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構建“一行業一集群一協會”格局,主動參與產業協同、國際合作。
完善“四個體系”關鍵支撐,推動“幸福民政”行穩致遠。我們要以完善“四個體系”為抓手,激發民政事業改革發展的動力源泉,推動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做示范。
構建系統完備的政策制度體系。緊扣制度建設這條主線,做到改革與法治相統一,不斷加強民政領域法治建設。進一步完善民政領域政策制定、政策執行、政策反饋各環節工作,注重政策銜接和協同配套。加強民政領域相關標準制定實施,以標準化促進規范化、專業化。
完善均衡可及的服務保障體系。以優化設施布局為基礎,加快健全縣鄉村三級民政服務設施網絡,在鄉鎮(街道)層面打造綜合性基層民政服務站,打通民政惠民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以壯大人才隊伍為關鍵,全方位引好育好用好民政專業技術人才和職業技能人才。以強化智慧賦能為牽引,加速“智慧民政”建設,推動民政數字服務全面嵌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建立規范有力的監督管理體系。深入推進監管方式改革、監管手段創新,完善跨部門制度規則、推進信息共享共用、實施聯合監測預警,發揮信用監管、“互聯網+監管”等新型監管機制作用,持續強化對資金、項目等關鍵要素和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社會組織、殯葬、慈善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切實堵塞漏洞、防范風險、守牢底線。
健全協同高效的社會參與體系。用好市場資源,完善稅收、金融、土地等支持政策,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產業資源、骨干企業,助力養老服務、康復輔具等產業發展。用活社會資源,實現多元共治、協同配合、良性互動。□ 謝曉軍
(作者為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