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ya4q"></strike>
<strike id="gya4q"></strike>
  • <fieldset id="gya4q"><input id="gya4q"></input></fieldset>
    <abbr id="gya4q"><sup id="gya4q"></sup></abbr>
  • <abbr id="gya4q"></abbr>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揚州 > 正文
    村里公共空間變成“自家客廳”
    2025-05-15 10:36:00  來源:宿遷網  

    本報訊(通訊員 張遠輝 記者 陳源浩) 羊腸小道變身水泥路,豬圈旱廁改造成休閑廣場,原本斑駁的老舊墻面變成了栩栩如生的農耕文化彩繪圖案……在揚州市江都區真武鎮真油村,村民王秋香每天傍晚都會到新建的廣場散步。他笑著感慨道:“路干凈,出門處處好風景!”這番話,反映了當地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

    江都真武鎮的真油村,是個標準的“鎮中村”,也是真武油田“第一口井”真6井的發掘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該村所轄六個組不到200戶村民,卻為家門口的環境犯了難:真油村的主干道西明寺路是村民進出的必經之路。這條長1500多米、寬約5米的道路,由于運輸車流量大、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每逢雨雪天氣,道路必有積水,村民出行苦不堪言。

    真油村黨支部書記姜群介紹,去年底,真油村被納入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方案,為解決村民們的“心頭病”,真油村將該道路改造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不僅如此,全村14名黨員干部通過摸排,形成一張“拆舊航拍圖”,分期逐步對村居“廢、破、危、違”“四必拆”建筑一一拆除。結合村莊規劃和現實發展所需,著重打通“斷頭路”,規劃建設景觀公園、文化廣場、停車場、共享菜園等民生項目。

    施工期間,真武鎮紀委與村監委會全程監督。歷時兩個半月,這條困擾村民的“煩心路”終于煥然一新,變成了“舒心路”。此外,真油村還解決了農村空間擁堵、配套老舊、村容村貌雜亂等問題。

    如今的真油村,環境衛生呈現出嶄新面貌,也喚醒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村民志愿者自發排定輪班表,每日手持掃帚、垃圾袋,認真清掃道路、綠化帶中的雜物,各家門前也自覺保持干凈。大家像呵護“自家客廳”般打理公共空間,昔日的衛生死角變成了整潔角落。

    環境改善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真武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全鎮已啟動農村人居環境“補短板、強弱項”提升行動,聚焦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拆舊拓新及長效管理機制,通過增加資金保障、引導公眾參與和強化監督推動等措施,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持續有效推進。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