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ya4q"></strike>
<strike id="gya4q"></strike>
  • <fieldset id="gya4q"><input id="gya4q"></input></fieldset>
    <abbr id="gya4q"><sup id="gya4q"></sup></abbr>
  • <abbr id="gya4q"></abbr>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連云港 > 正文
    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港城樣本
    2025-05-06 10:08:00  來源:連云港日報  

    作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市域示范培育點,市總工會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納入各級工會深化改革的重要議程,堅持黨建引領統建、雙向融合聯建、優化職能構建、數智賦能促建,著力提升工會參與勞動領域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港城樣本。

    市總工會牢牢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積極推動建立黨委領導、工會參與、部門協同、多方聯動的工作機制,健全勞動領域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體系,探索建立工會在勞動領域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參與基層治理的新路徑。創新創設“小易說法”欄目,舉辦新就業形態群體法治培訓,編寫《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典型案例匯編—貨車司機篇》和常見法律知識問答,累計發布“小易說法”120余期,被評為市微普法創新項目,在全省作經驗交流。在黨委領導下,建立工會牽頭、人社、網信、公安、司法等多部門參加的維護勞動領域安全穩定工作小組,加強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建設,促進勞動關系和諧。聯合開展金牌調解組織三年培育選樹活動,培樹1家全國工作突出基層調解組織、7家省級金牌調解組織。制定工會參與處置突發事件工作預案,建立風險聯排、信息聯通、研判聯動、處置聯手等工作機制,總結推廣“四個到位”矛盾調處法(合法的訴求調處到位、合理的訴求協調到位、普通咨詢解釋到位、無理訴求教育引導到位),2個案例獲市委和省總工會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創新開展“跨時空調解”,5個案例被評為“全國互聯網+工會法律服務優秀(典型)案例”,創建“老總調解員”工作品牌受到人社部表彰。

    為充分發揮工會組織貼近職工、貼近一線的優勢,市總工會按照“組織有隊伍、服務有陣地、工作有保障”的標準,扎實開展“五項行動”,運用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書”制度,結合建會入會、民主管理等工作,通過勞動爭議多元化解、12351工會服務職工熱線、智慧工會等途徑,發現問題線索,主動介入化解,提升基層矛盾糾紛排查發現化解效能。

    實施“一函兩書”法律監督行動,培訓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員1260名,提高監督實效。為企業提供“法治體檢”服務,對336家企業開展勞動用工指導。

    實施多元解紛平臺建設行動,組建工會勞動關系信息員、勞動法律監督員、勞動爭議調解員、職工法律服務志愿者等隊伍,深入參與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扎實推進職工法律援助工作。啟動建設“連云港市勞動爭議多元化解中心”,在120個“工會驛站”“司機之家”同步加載法律服務功能,推廣使用“工會服務職工法務云”。

    實施工會陣地功能提升行動,在具備條件的“工會驛站”“司機之家”“勞模工作室”等工會既有陣地,進一步整合內部資源,集中力量為職工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法律咨詢、心理輔導、爭議調處等服務,推動勞動爭議就地快速解決。

    實施社會組織聯系引領行動,會同有關部門聯系引導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活動,為職工群眾提供法治宣講、心理關懷、法律援助、幫扶關愛,助力防范化解糾紛。

    實施數智賦能提質增效行動,加快推進數智工會建設,推廣使用“工會智能法律服務系統”,為廣大職工提供可靠、快捷、智能法律服務。加大“江蘇工會12351網上法律服務站”等智能平臺的宣傳推廣,用好“12351熱線”電話,預防排查化解各類中級以上風險30個,依法辦結12351服務職工熱線等信訪事項110余件。

    “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示范培育是一項全新工程。全市各級工會積極融入基層治理,聚焦難點堵點問題,找準工作的切入點發力點,將示范培育融入“多維共治、精網細治、賦能強治、數字優治、融合善治”一體籌劃建設,力爭實現陣地共建、人員互聘、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各縣區工會在全面推開示范培育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地域、產業、行業特色,分別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特色做法,為基層治理添磚加瓦。東海縣依托水晶、穿戴甲等全國知名產業,打造“晶都楓橋”“指甲楓橋”;灌云縣依托中小企業園數字化平臺以開山島之名打造“紅島楓橋”;灌南縣賦予“維權大篷車”新的時代內涵,打造“移動楓橋”;贛榆區依托下口船員工會打造“海上楓橋”;海州區依托商協會等社會組織服務經濟發展,打造“惠企楓橋”;連云區圍繞服務“一帶一路”產業發展打造“絲路楓橋”。通過做優品牌,不斷提升我市“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的知曉度和影響力。

    (莊婷婷周姝彤)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