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如皋市錨定文明鄉風建設,深耕公益性婚喪服務場所“建、管、用”全周期服務鏈條,將其精心打造成“移風易俗實踐樞紐+鄉村治理微陣地”,以方寸空間承載民生關切,用細微變革推動文明演進,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蓬勃的精神動能。
一對新人在易俗堂里辦喜宴
因地制宜,腳踏實地蹚出為民服務新路子
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多維度推進易俗堂、新風樓等公益性婚喪服務場所建設,通過選址新建、改造裝修、協議共享等多元模式,讓服務場所既有覆蓋廣度更具服務溫度。
其中,48 個村(社區)搶抓鄉村振興契機,新增建設公益性婚喪服務場所,配備桌椅、炊具、空調、舞美等基礎設施,嵌入適老化通道、無障礙衛生間等貼心設計;93個村(社區)盤活集體閑置房屋、廠房,裝修改造,完善配套;城區及鎮區周邊具備市場優勢的村(社區),選取群眾認可度較高的飯店等簽訂共享協議、商定節儉辦宴倡議菜單和收費標準、明確監管辦法。截至目前,全市348個村(社區)中已有292個設有公益性婚喪服務場所,結合村居實際共商出臺了不在小區(房前屋后)搭棚辦宴、不攀比辦宴、不違背村居自治公約辦宴辦事激勵引導機制,讓群眾紅白事辦理有去處,又暖心。
如皋市長江鎮長江社區易俗堂:由閑置小學教室改建而成,為群眾辦事提供便利
易俗堂統一布置“節儉養德”“喜事新辦”主題背景墻、播放文明新風宣傳片等,讓儀式現場成為新風倡導的流動課堂,推動易俗堂從“事情辦理場所”向“多元服務樞紐”提升,實現紅白事簡辦有“面子”、文化活動開展有“場子”、政策宣傳浸潤有“底子”。
分類施策,精準對標護好鄉里鄉親家底子
從“人情重負”到“輕松辦事”,如皋以公益性婚喪服務場所的建設運營小切口,撬動著鄉風文明大變革。面對紅白事操辦中的痛點,堅持問需于民,通過走訪調研、村民議事會,將群眾“既想體面辦事辦宴,又想在辦理中盡可能減少費用支出”的心愿,轉化為多措并舉、撬動文明鄉風建設的具體行動。實行分類施策管理,從環境氛圍布設、設施設備配置等到儀式流程倡導、宴席菜單、費用標準等民主商定,以及激勵引導機制的出臺,每項舉措都精準回應民意?!跋彩滦罗k、白事簡辦、小事不辦”不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融入百姓生活。
如皋市的年輕人們在易俗堂前舉辦集體婚禮
“以前辦酒最怕算錢,現在在這兒,花錢少、面子足,親戚們都說比大酒店熱鬧多了!”剛為兒子辦婚禮的居民馬汝國這樣說。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如皋市村(社區)公益性婚喪服務場所累計承接紅白宴席6000余場,為辦事家庭節省搭棚、桌椅租用、高檔煙酒等不必要開支約8200萬元。
真移真易,順勢而為樹起文明鄉風好樣子
面對陳規陋習的頑固“堡壘”,如皋以“公益+多元力量”為突破口,構建起“看著辦+跟著上”的雙輪驅動機制。村(社區)發動群眾共商共議《村(社區)紅白事操辦標準參考》《如皋市紅白事操辦建議流程》《人情減負“如新風”文明公約》,發布紅白事操辦“五個一”“五個不”建議流程,提倡鄉鄰不隨禮、喪事3天辦結、紅白事酒席應季性標準菜譜等“好規矩”,引導群眾儉辦簡辦紅白事。配套《文明積分管理辦法》更讓移風易俗充滿“趣味”。村民參與志愿服務、簡辦紅白事可積累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易俗堂餐費抵扣券或享受家電維修等服務。如今,積分超市成了各村的“人氣打卡地”,村民們把文明行為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笑稱這是“文明紅利”。
如皋市白蒲鎮蒲東社區易俗堂
如皋東陳鎮南東陳社區升級“易俗堂”經營模式,創新“村級自建+科學布局+第三方運營”模式,“八個一”管理機制(一套科學規范的合作共建模式、一套精準高效的社區引導體系、一套創新靈活的積分激勵體系等)的探索更是將易俗堂打造得既接地氣又充滿活力。實踐過程中,社區充分發揮村居小組長、白事辦理人員等“關鍵少數”作用。這些扎根基層的骨干力量,以鄰里親緣為紐帶,帶動更多村民主動參與文明鄉風實踐,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良好局面。
如今的如皋,創新構建的服務貼心、治理同心、文化潤心“三心”機制,形成的社區樂意、群眾愿意、社會滿意“三意”治理新格局,持續涵養著社會文明新風尚,勾勒著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從喜事新辦中旅游結婚、集體婚禮的浪漫興起,到喪事簡辦將流程壓縮至3天的務實革新;從曾經扎堆的生日宴、升學宴悄然“降溫”,到多戶家庭帶頭踐行“設宴不收禮金”的往來新格局,文明新風在雉水大地持續升溫,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