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ya4q"></strike>
<strike id="gya4q"></strike>
  • <fieldset id="gya4q"><input id="gya4q"></input></fieldset>
    <abbr id="gya4q"><sup id="gya4q"></sup></abbr>
  • <abbr id="gya4q"></abbr>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南通 > 正文
    從源頭上提升 群眾水域環境獲得感
    2025-06-11 09:37:00  來源:南通日報  

    近年來,隨著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持續推進,南通市各地著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環境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環境質量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在水環境質量方面,在長江大保護、二三級河道的生態打造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但是在廣大農村區域、部分城郊接合部、少數轄區毗鄰區域,河道、池塘、灣塘、溝渠等水域環境質量情況不容樂觀。例如有的溝河上常年布滿水葫蘆、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有的池塘里倒滿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塑料、泡沫、舊衣物、磚頭、樹枝、雜草等應有盡有;有的農村大棚種植旁的河道內,水面上拋滿多種垃圾;有的背街之處的河道邊、小路旁,時不時可見大片垃圾物,有蛇皮袋、快餐盒、建筑裝修剩余物等。這些污染源與污染物,嚴重影響了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可見,加強河道日常保潔、提升市民水域環境獲得感,必須常抓不懈。這涉及相關農村“兩委”、街道或社區居委會、鄉鎮主管職能部門、市(縣、區)主管職能部門,都有義不容辭的主體責任與管理職責,必須守土有責。

    要從源頭上做到“根治”“徹治”“全治”,做到“三管齊下”“三路同進”。一是深入現場,深入轄區全域,對河道污染看清底細、摸清癥狀,做到眼中見狀、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對癥下藥、精準治理。二是深入發動,宣傳到位,例如在重要地段懸掛宣傳橫幅標語、分發傳遞《給村(居)民的一封信》;村居干部帶頭示范、發動,組織村民組長、環保志愿者、村居黨員、退役軍人等為代表的環保“先鋒隊”,對相關河道進行全方位清理整治;形成日常保潔機制,建立和鞏固村居級的河道保潔責任制,做到獎罰分明、處置到位。三是深入治理,做好“全域治理”,不留整治“空當區”,做好“全程治理”“長久治理”。唯有此,才能真正繪就水清、河凈、景美、宜居宜業的村居生態圖景。

    (作者莊耀明)

    責編:朱劍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