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傍晚,大龍湖水波瀲滟。“九里山麓義勇如潮,大龍湖畔大愛無聲!”隨著志愿者主持人蔣雨辰的開場白,我市防溺水見義勇為宣傳倡議活動拉開帷幕。
“今年以來,徐州已確認124人的見義勇為行為,其中有36 名英雄從水中托起23條生命……”徐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理事長張軍在致辭中說,基金會已慰問178位英雄,為372人次協同力量送獎上門。這份對見義勇為者的守護,同樣義不容辭。
“車子正在下沉,情況萬分緊急,您幾乎是毫不猶豫就跳下水砸窗救人……那一刻,您怎么克服恐懼?”主持人將話筒遞給36歲的張敬浩。
這位豐縣個體經營者與豐縣師寨鎮小陳莊村民吳傳軍,兩個月前在張寨暗樓河東橋,目睹一輛電動車失控沖入三四米深的河中?!澳念櫟蒙虾ε??看見車里有人,就想著趕快給救上來!”張敬浩的回答如他本人一樣質樸。身旁52歲的吳傳軍至今仍心有余悸:“他跳下去那會兒,水快沒頂了,我嗓子眼都發緊?!?/p>
今年以來,像張敬浩、吳傳軍這樣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的徐州“平民英雄”已達 124 人。新沂市利民化學公司的職工晁早陽、盧紹永,寒冬中躍入冰河救起兩名落水少年;廚師周忠雷,在云龍湖邊的夜色里搶回一條年輕的生命……每一個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次與死神的驚險賽跑。
如何讓“敢伸手”與“會救援”并行不悖?市水上公安局局長陳琛的發言擲地有聲:“救援是專業行動,我們倡導見義勇為,更要強調科學施救、量力而行!” 市教育局安穩處副處長曹時軍則向家庭發出呼吁:家長務必繃緊監護之弦,做到“四個知道”—— 知去向、知同伴、知內容、知歸時,為孩子筑牢第一道安全堤壩。
“遇水險,莫慌張,大聲呼救第一樁!快找大人來幫忙,巧用工具拋水上,手拉手?絕不行!保護自己最最棒!”彭祖大道小學學生盛丹青、譚夢瑤脆生生的童音回響湖畔。這份由市教育局發起的倡議書,將專業自救知識化為朗朗上口的智慧口訣,給“見義勇為”注入了“見義智為”的清醒內核。
暮色漸合,湖水輕拍堤岸。孩子們誦讀倡議書的專注面龐、見義勇為者胸前的綬帶…… 交織成彭城夏日動人的平安畫卷。幾位老人對著英雄們豎起大拇指,感嘆:“咱徐州人,就是這個!”(記者 馬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