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錫江陰東南部,有個54平方公里的寶藏小鎮——長涇。這個流淌著千年文脈的古鎮,如今正以“產業強鎮、宜居城鎮、文化名鎮”三張金名片,在新時代綻放別樣光彩。漫步街頭,您既能觸摸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厚重底蘊,又能感受到“全國文明鎮”的現代活力。

紅色基因,激活文明動能。
“一走進蒲市村的紅色教育基地,仿佛穿越回到革命年代。”這是許多參觀者的共同感受。長涇創新打造的“一核多維”紅色教育矩陣,將6大紅色陣地串珠成鏈,每年吸引超10萬人次來這里上“行走的思政課”。值得一提的是,《傳承紅色基因 深化愛國主義教育》項目還獲得了市級創新獎,成為黨員干部的“初心課堂”。

實踐為槳,厚植幸福底色。
“以前退休后就是帶孫子,現在能跟著老師學書畫、練舞蹈,生活充實多了?!痹陂L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樣的聲音不絕于耳。社區居民普遍反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設的公益課程豐富了業余生活,讓退休老人找到了精神寄托。全鎮82支志愿服務隊像毛細血管般深入社區,去年開展活動500多場,惠及群眾3萬人次?!八嚻饹懿省钡?1個特色項目,讓“長”有愛、“涇”溫暖、“幸”所至、“福”滿堂的“長涇幸?!泵l明亮。此外,持續開展道德模范學習宣傳活動,探索創新鄉風文明“積分制”管理模式,聯合蘇州、無錫等地成立“簡愛”婚禮共同體,讓文明之風浸潤人心。
智慧管理,奏響文明強音。
“以前亂停車、占道經營要靠人力巡查,現在無人機一飛,問題一目了然?!背枪荜爢T口中的“涇心善治”平臺,正是長涇創新治理的縮影。它不斷探索“無人機巡檢+大腳板”智慧化監管模式,搭建“涇心善治天地E網”空中巡飛平臺,360度無死角守護古鎮容顏,獲評無錫市精細化管理創新實踐案例。智慧城市網格化管理體系中,58個基礎網格織就精細治理網絡,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凝聚文明創建合力,勾勒出“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文明新圖景,讓千年古鎮既保留韻味又充滿現代氣息。

全域統籌,重構鎮村肌理。
長涇鎮上,“東舜客廳”、風雨文化長廊、蒲市印象書屋等7個“涇”彩生活微空間,繪就了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村民紛紛表示,“微更新”改造后的公共空間既保留了鄉愁記憶,又增添了現代設施,特別是“涇里俏江南”燈光秀成為親子休閑娛樂的熱門打卡點。

文化惠民,點亮百姓生活。
中秋的文旅活動、春節的非遺市集、周末的“涇彩”講堂……在長涇,文化惠民活動全年不斷檔?!爱嬚f長涇”、“‘藝’起‘涇’彩”等文化惠民項目年均開展300余場次,線上線下服務覆蓋超200萬人次。當地群眾特別推崇“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認為將傳統民俗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創新形式,讓年輕一代更真切地感受到文化傳承的魅力。特別是連續舉辦九屆的中秋文旅活動,通過央視鏡頭讓全國觀眾感受到“孝老愛親”的濃濃鄉情。村民們自豪地說:“我們這兒的文化節目,比城里還精彩!”

從青磚黛瓦的歷史街區到燈火璀璨的“涇里俏江南”,從傳統作坊到現代產業園區,長涇正書寫著新時代的“清明上河圖”。這座千年古鎮證明:文明不是高高在上的獎牌,而是百姓家門口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