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透過百葉窗,灑在古樸的木地板上。在無錫縣圖書館老鐘樓改造的“鐘書房”示范點內,年過七旬的退休教師陳老先生正戴著老花鏡,安靜地翻閱著一本地方志。“這里和我年輕時來的樣子大不一樣了,但讀書的氛圍更濃了?!彼χf,“現在有空就來,看看書,看看運河,心里特別踏實?!毕耜惱舷壬@樣的市民,正成為無錫街頭巷尾一道道“鐘書房”風景線的主角。無錫市立足深厚地域文化,創新打造覆蓋全域的“鐘書房”公共閱讀空間,讓崇文重教的千年文脈在滿城書香中賡續綿延。
模式創新“閱讀+”融合多元生態
“鐘書房”取其名自無錫籍文化巨擘錢鐘書,寓意“鐘情于書”,也呼應了東林書院“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在地精神。走進始建于1912年的老鐘樓示范點,歷史厚重感與現代閱讀體驗交織。工作人員介紹:“我們在保護文物本體的同時,注入了閱讀、茶歇和展覽功能。讀者既能觸摸歷史,又能享受寧靜的閱讀時光。”這里已成為全國文保單位活化利用的典范,周末常常一座難求。
“鐘書房”絕非千篇一律。在渤公島鐘書房,面朝蠡湖,碧水藍天成為閱讀的天然背景板?!捌綍r工作壓力大,周末來這里點杯咖啡,看看湖景翻翻書,整個人都放松了,”帶著筆記本電腦前來“充電”的年輕白領王女士表示,“環境特別治愈,靈感都多了不少。”
在惠山區“葑溪書院”,這里延續晚清書院遺風,卻提供了理論宣講、全民閱讀、暑期托管等綜合性服務。暑假帶兒子來參加活動的張先生說:“以前發愁孩子放假沒人管,現在這里又安全又有意義,孩子喜歡,我們家長也放心?!?/p>

服務賦能,書香浸潤百姓生活
“鐘書房”的生命力在于活動。在梁溪區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的“鐘書房”,一場“春風潤心 護航健康”主題繪畫活動正歡聲笑語地進行著。志愿者告訴記者:“我們通過閱讀和藝術結合的方式,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效果非常好,很多孩子每周都盼著來?!本€上線下的聯動也為書香生態注入活力?!拔以凇畬W習強國’上看到‘書香無錫’推薦的好書,周末就會來附近的鐘書房找找實體書,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特別方便?!笔忻駞窍壬窒淼?。
如今,從社區商場到景區公園,形態各異、特色鮮明的“鐘書房”已成為無錫文明城市創建中閃亮的“文化客廳”。在新吳區墻門書宅“鐘書房”,“文明養寵”主題講座吸引了眾多居民?!斑@樣的講座既有趣又實用,”居民趙阿姨笑著說,“大家一邊學知識,鄰里關系也更融洽了,文明養寵的意識確實提高了?!卞a山區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融入“鐘書房”,志愿者介紹:“這里不像傳統的宣傳站,大家來看書喝茶的同時,很自然地就參與了文明討論,接受了新風尚?!?/p>

從“建起來”到“活起來”,再到“火起來”,無錫“鐘書房”用縷縷書香浸潤城市肌理,讓文明成為市民可感、可知、可參與的日常生活,正助推無錫從“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大步邁進。記者:江南晚報 毛岑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