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ya4q"></strike>
<strike id="gya4q"></strike>
  • <fieldset id="gya4q"><input id="gya4q"></input></fieldset>
    <abbr id="gya4q"><sup id="gya4q"></sup></abbr>
  • <abbr id="gya4q"></abbr>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要聞 > 正文
    江蘇最美科技工作者傅志偉:爭口氣,做出中國自己的光刻產品
    2021-10-27 08:29:00  來源:新華日報  

    “我始終堅信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在中國,科技創新的源泉也會在中國。”10月21日,在金龍湖創新谷,徐州博康信息化學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志偉鼓勵團隊成員。

    博康集團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專業從事集成電路領域材料和設備研發制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集成電路在軍事國防、航空航天、尖端科技以及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發揮著無比重要的作用。而制成集成電路需要用到的光刻工藝,對于中國來說,是一項“卡脖子”技術。2004年,傅志偉決定研究這項技術,為中國爭口氣。

    當時,傅志偉在一家醫藥科研公司工作,主攻醫藥行業中有機合成中間體的研發。工作中,一個來自日本的高頻化學結構引起他的注意。“類似的化學結構在中國的應用領域只有一款感冒藥,我查了半年后發現,這是一種高附加值電子化學品,名叫光刻膠。”傅志偉說,“光刻技術被稱為集成電路‘皇冠上的明珠’,光刻膠又是光刻技術的核心材料。”

    傅志偉意識到,如果掌握了光刻相關技術,不僅能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更能打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補齊中國在集成電路產業中的短板。2004年,傅志偉決定成立企業,研發光刻膠。

    “創業初期我們非常艱苦。”傅志偉的創業伙伴潘新剛說:“資金緊張,我們把實驗室建在上海的染料廠里,通風處理用排風扇,實驗臺用白瓷磚貼。日本團隊來考察,看到實驗室的外觀,以為我們是騙子。”

    然而,親眼看到博康公司生產的光刻膠單體材料時,日本團隊肯定了他們的成果。“當時日本光刻行業在全球領先,他們認可了,說明我們的路走對了。”傅志偉說。

    在業界嶄露頭角后,傅志偉立志將成果產業化,真正做大做強。作為土生土長的邳州人,傅志偉決意將生產基地設在家鄉。2010年3月,徐州博康信息化學品有限公司在邳州經濟開發區成立。

    在邳州,博康公司實現了193nm光刻膠單體規模化生產。“193nm是我們行業里的一個光源的技術指標參數,這個標準的光刻膠之前被國外壟斷。從2008年到2012年,傅志偉帶領我們的團隊,歷經8年攻克了金屬離子和純化工藝等關鍵難題,成功突破了世界最先進193nm光刻膠單體研發和規模化生產,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徐州博康信息化學品有限公司產品中心總監邵嚴亮說。

    2012年開始,傅志偉和團隊把目光投向更高處。“那年我們受邀去日本參與一項光刻產品的研發項目,博康和一家美國公司、一家日本公司進行三方合作。博康提供原材料,日本公司提供設備做下游產品,最后產品供美國公司使用。一次三方會議中,美國人直接來了一句‘請中國人出去休息’,因為他們要進行下一階段的技術討論。”傅志偉說:“我作為中國人在行業的國際性會議中感受到了歧視。我們決定不再局限于光刻膠單體材料的生產,開始做光刻膠成品和光刻設備的研發。”

    目前,傅志偉帶領團隊先后完成了半導體納米級制版光刻設備、封裝及PCB激光直接成像設備兩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建立徐州集成電路產業園——金龍湖創新谷,不斷實現技術上的創新、突破。

    近日,省委宣傳部授予傅志偉江蘇“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面對榮譽,傅志偉說:“科技工作者做科研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而是要把科技轉化為競爭力,為民族復興、為祖國更加強盛作出自己的貢獻!”

    責編:曾雪琦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