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ya4q"></strike>
<strike id="gya4q"></strike>
  • <fieldset id="gya4q"><input id="gya4q"></input></fieldset>
    <abbr id="gya4q"><sup id="gya4q"></sup></abbr>
  • <abbr id="gya4q"></abbr>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宿遷 > 正文
    宿遷經開區:精雕細琢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2025-06-10 09:51:00  來源:宿遷日報  

    夏意漸濃,萬物競發。

    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宿遷經開區,城市更新的澎湃活力便撲面而來。這里,既是產業發展的高地,也是產城融合的樣板。當前,宿遷經開區正以精細化治理為筆、以項目建設為墨,勾勒出一幅“功能完善、生態優美、治理高效”的現代化園區新圖景。

    在西民便河畔,機械長臂起落有序,工程車輛往來穿梭,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作為城市防洪體系的重要一環,這條穿城而過的河流,正經歷從“功能單一”到“復合賦能”的系統性升級。

    “我們采用‘防洪安全+生態景觀’雙輪驅動模式。”宿遷經開區西民便河治理工程負責人王峰指著施工平面圖介紹。曾經老舊破損的擋墻,如今被堅固耐用的新擋墻替代,不僅增強了河道的安全性,更為后續的生態景觀建設奠定了基礎。該治理工程施工團隊在已完成的5.2公里河道疏浚基礎上,同步開展3400根離心板樁施工,開挖外運土方20.7萬立方米,將河道排澇能力從“10年一遇”大幅提升至“20年一遇”,為城市防洪筑牢更堅實的屏障。此外,發展大道下游段土質邊坡的治理工作以及橋梁錐坡改造、信息化監測系統建設也在同步推進。

    道路,是城市的堅實骨架;暢通,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根基。金雞湖路的華麗蛻變,正是宿遷經開區城市道路蝶變升級的生動寫照。曾經9米寬的“瓶頸路”,如今拓寬至21米,黑色的瀝青路面平坦寬闊,兩側的非機動車道整齊劃一。綠化帶里,法國梧桐樹挺拔矗立,嫩綠的草坪如柔軟的地毯,待到月季花在后續栽植中綻放,這里將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景觀效果。智慧照明系統接入城市管控平臺后,既節能環保,又為市民夜間出行增添一份安心。“以前這條路又窄又堵,現在寬敞又漂亮,開車上下班心情都舒暢多了!” 家住附近的居民李先生感慨道。

    老舊小區,承載著居民的記憶;改造,寄托著群眾的期盼。在聚龍花園等成片老舊小區,建成于21世紀初的它們,雖見證了城市的發展,卻面臨基礎設施老化的難題:管網陳舊導致排水不暢、墻面斑駁盡顯歲月痕跡、綠化“斑禿”影響居住環境,這些都成了群眾心中的“痛點”。宿遷經開區以“民聲”為令,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民生工程的重點,納入年度重點任務清單,堅持改造前問需于民定方案、改造中問計于民抓質量、改造后問效于民管長遠,既解決屋面漏水、管線老化等實際問題,又增設適老化設施、公共停車位等“幸福增量”,還前瞻性部署智能安防、物聯感知系統,通過“微更新”實現“大提升”,讓“住有所居”向“住有優居”加速蝶變。

    黃河街道九鼎社區居民宋以法開心地說:“改造后,小區消防設施齊全,綠化也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大家心情都變好了,鄰里關系也更融洽了。”

    無人機從空中俯瞰宿遷經開區,一個個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如精妙棋子落于棋盤,構建起“產業集聚、交通暢達、生態宜居”的城市嶄新框架。在產業發展層面,科技創新產業園等重大項目蓬勃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不斷壯大,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在城市建設方面,53個為民辦實事項目統籌推進,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與口袋公園建設同步實施,智慧社區管理與老舊小區改造相得益彰;在民生保障領域,金暉頤養院、三棵樹鄰里中心等民生工程加速落地,“15分鐘便民生活圈”逐步成型,城市“顏值指數”與群眾“幸福指數”實現“雙提升”。

    今日的宿遷經開區,生產車間與生態廊道相映成趣,科技創新與市井煙火和諧共生。在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一幅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現代化新城畫卷,正隨著匠心筆觸徐徐展開。■ 本報記者 王暉 朱筱 李波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