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亦清)端午的悠悠粽香,彌漫著傳承千年的文化韻味。5月29日上午,“漁歌端陽 古城福韻”泰州市“我們的節日·端午”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在海陵區城西街道漁行水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片區舉行。
上午8點,社區廣場上就擠滿了參加活動的居民。活動將傳統節日與文明實踐相結合,精心打造了四個精彩區域。在“競承古韻·粽趣飛揚”民俗競技核心互動區,主持人正組織大家參與趣味競技游戲。“打中了!打中了!”居民陳爹玩的是“射五毒”游戲,射中后高興得合不攏嘴。游戲將“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圖案作為目標,參與者用弓箭投射,擊中特定位置即可得分,傳承古人端午祛毒習俗,寓意驅邪避害。此外,雙人協作的“龍舟競渡”游戲,考驗默契,象征團結奮進的龍舟精神。“好運投壺”游戲,參與者用箭投射粽子壺桶,兩兩一組,投入壺中最多的即可得分。游戲中還穿插端午知識問答,分享傳統節日的來源、習俗、詩詞歌賦等相關知識。
在漁行印記館里,進行的是“湘絲絡粽·匠心傳習”非遺體驗。74歲的漁行水村社區居民沙龍珍正熟練使用手里的梳子、網扳,展示織漁網的非遺技藝。“結好點兒,別讓魚跑啦!”熟悉的老鄰居調侃道。沙龍珍告訴記者,過去村里個個都是織漁網的好手。“現在都用機器了,我有空就來這里織漁網,也教教孩子們這些有意思的手工活。”
端午節送蛋、掛蛋兜的習俗已延續兩千多年。漁網和蛋兜在工藝上有著共通之處。在沙龍珍對面,朱莊中心小學附屬幼兒園的小朋友王昕羽和小伙伴們正在學編蛋兜。小朋友們像模像樣,很快在老師的指導下,就用五彩繩編出漂亮的蛋兜。“好看又好玩!”王昕羽說。
“呦呦鹿鳴·古韻新聲”文藝展演中,社區里的文藝人才競相上臺,帶來了歌舞《九歌》、三句半《吉祥麒麟》、音詩畫《屈原頌》、情景劇《運河西來》等精彩節目。在“趣承楚風”手工實踐區域,居民們興致勃勃地參與體驗包粽子、制香囊等端午習俗活動,沉醉于端午文化的獨特魅力之中。
現場的文明集市匯聚了中醫理療、農產品展銷、“藍朋友”理發、法律咨詢、非遺粽編展示等近20個攤位,迎來了“三進城”(鄉村老字號等優質農產品進城展銷,非遺等優秀鄉村文化進城展演,農業科技帶頭人、道德模范等優秀鄉土人才進城展示)。
集市中,“江蘇好人”宋雅工作室的攤位上,各種精致的手工藝品吸引了許多市民。宋雅是一名殘疾人,2014年,她牽頭成立公益性社會組織“雅慧手工坊”,用自學的手工藝知識幫助27名殘疾人實現靈活就業。她這次就帶著大家制作的手工藝品來到活動現場。現場像宋雅工作室這樣的愛心公益攤位還有好幾個,愛心公益攤位的所有收入將全部用于公益捐贈。
活動現場人頭攢動,歡聲笑語,編織出一幅沉浸式體驗端午民俗、樂享傳統節日的生動畫卷。社區居民周蘭鳳說:“我剛剛和孫女一起手工制作了漆扇。漆扇很漂亮,孫女很喜歡。我們很高興能參與這樣的活動,一起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
本次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主辦。據悉,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市民群眾感受端午民俗魅力、傳承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我市各地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也將舉辦民俗體驗、文藝演出、游戲互動、惠民服務等“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文明實踐活動200余場,歡迎廣大市民前往參與,感受傳統佳節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