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ya4q"></strike>
<strike id="gya4q"></strike>
  • <fieldset id="gya4q"><input id="gya4q"></input></fieldset>
    <abbr id="gya4q"><sup id="gya4q"></sup></abbr>
  • <abbr id="gya4q"></abbr>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鎮江 > 正文
    鎮江:潘沖村美麗“變形記”
    2025-06-26 10:06:00  來源:鎮江日報  

    蜿蜒的彩虹路串起片片蔥郁的苗木基地,白墻黛瓦的農家小院掩映在綠樹叢中——這里是茅山腳下的潘沖村。近年來,這個先后摘得“省級生態村”“省級文明村”榮譽的村莊以內外兼修的發展理念,上演著一場精彩的鄉村振興“變形記”。

    今年3月,潘沖村投入村級資金40萬元實施綠美村莊工程,重點對主干道進行景觀提升。綠化、彩繪、景觀小品點綴其間,“一步一景”的鄉村風貌逐漸成形。村里還將閑置荒地“變廢為寶”,改建成4處便民停車場,解決了長期困擾大家的“停車難”。

    環境蝶變的背后,是治理機制的創新。每季度一次的民主協商議事會上,村民代表與村干部圍坐暢談,從房前屋后環境整治到苗木種植技術培訓,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共謀發展。這種接地氣的議事形式已推動解決民生問題30余項。村黨總支書記盛春生介紹,村里建立了“黨員+網格員+志愿者”治理隊伍,通過“積分制”有效激勵,引導村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成效顯而易見:在今年的人居環境整治中,村民自發參與率高達85%,累計清理河道溝渠2.3公里,拆除破舊房屋7處。

    文明新風如春風化雨,浸潤心田。傍晚時分的荷塘自然村,歡快的鑼鼓聲打破了夏夜的寧靜。潘沖村花船隊成員們身著彩裝,為納涼的村民帶來一場民俗文化盛宴。“現在晚上活動可豐富了,花船表演、露天電影、廣場舞,比城里還熱鬧!”村民李女士笑著說。依托“1+5+8”志愿服務網絡,村里今年已開展理論宣講、健康義診等活動40余場,惠及村民2000余人次。

    產業興旺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在瀾灣度假酒店建設現場,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加緊施工。這個投資3000萬元的文旅項目,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潘沖村60%的村民從事苗木種植,通過“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聯動經營模式,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村民腰包越來越鼓。更關鍵的是,村里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精準做活“水文章”:與洞庭山天然礦泉水句容有限公司合作,山間汩汩清泉變成了富民增收的“致富活水”。

    產業興旺的勢頭吸引了外界目光。今年3月,一場鄉村振興毅行活動在潘沖村舉行,70余名青年企業家徒步5公里,實地感受鄉村發展脈搏。隨后的座談會上,村企當場簽訂三年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苗木電商銷售、民宿開發等領域深度攜手。盛春生算了一筆賬:“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萬元,大家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

    從環境整治到產業振興,從文明培育到治理創新,潘沖村的美麗蛻變印證了鄉村振興必須是全方位的振興。如今漫步村中,苗木產業區郁郁蔥蔥,文旅項目初具規模,一幅景美、業興、人和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隨著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工作的推進,茅山腳下的這場精彩“變形記”必將續寫更加動人的振興篇章。

    本報記者 朱浩滕慶海

    本報通訊員 巫彤陳瑤

    責編:秦春鳳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