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后白鎮長里崗村的豐之源果園是江蘇地區砂梨種植的示范性代表果園,它的成功離不開全國道德模范糜林17年來默默無私的付出。
把農民的事當成自家的事,把農民遇到的困難作為科研攻關的重點,帶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糜林和廣大農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正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如今的豐之源果園除了繼續瓜果飄香的美好故事,還有新打造出的“糜林事跡教育實踐果園”。豐之源果園的負責人、果農竇永敏告訴記者:11月5日晚看到新聞后再一次被糜主任感動了,33年來扎根“三農”一線,踐諾為農服務的糜主任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作為糜主仼生前指導服務對象,我一定要做好糜林事跡的宣講,把糜林精神傳承下去,把糜林傳授的種植技術教給更多需要的農民。
竇永敏回憶說,很幸運認識了糜林主任,是他開啟了自己全新的人生。2002年,下崗的竇永敏尋找新出路時,看到白兔萬山紅遍示范園里糜林種出的梨子又大又好吃,還是市場上未見過的好品種后,就想跟著學種水平棚架砂梨。
沒想到糜林當場就答應了,他說:“只要你們真心想搞農業,果樹種植上,我全程給你們技術指導!”在糜林的真誠幫助、細心指導下, 2003年初的冬天,竇永敏在承包的30畝崗坡地上建起了豐之源果園。很多技術糜林都是手把手地教,硬是把竇永敏從果樹栽培“小白”變成了技術能手。
果園遇到困難時,糜林總是幫忙想辦法,給竇永敏打氣說:“有什么問題找我,不會我繼續教你”。2016年,竇永敏突發疾病,無暇顧及果園,糜林竟帶著團隊利用休息時間來幫忙打理果園,比竇永敏還上心,那一年梨園不但沒有損失,還增收了!
因為有糜林這個“農技110”,竇永敏的果園成了全國砂梨水平棚架三主枝栽培的標準園、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江蘇省農科院試驗示范基地和國家梨產業協作組標準園……砂梨多次在全國及省內評比中獲得金獎,2018年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年產值穩定在50萬元左右。
在豐之源果園的示范帶動下,周邊和外地許多農戶也來學習種梨。竇永敏像糜林那樣,把最好最新的技術傳授給越來越多需要的人,帶領更多農戶走上致富之路。
“有什么問題找我,不會我繼續教你!”得到糜林這樣幫助過的農戶數不勝數。四季春農業園的農民葉明蘭在糜林的悉心指導下搭建起高架草莓;糜林給大卓姐妹桃園的王巧娣當免費技術顧問,把這位農村婦女培養成了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茅山鎮曹莊村農民唐躍進在城里賣梨時撞上了“貴人”糜林,轉運從“負翁”翻身成了“富翁”;常州農民何雅萍受惠于糜林的研究,還把薄殼山核桃栽培技術傳到了江西、安徽等地;糜林帶隊去四川綿竹進行高效農業技術指導,悉心教會了劉云、魏有強等30多個種植戶,讓他們的葡萄、草莓種植收益提高了近10倍;重慶農民何厚軍、李云等跟糜林學種葡萄、草莓,學成返回萬州帶動當地3000多戶農民脫貧……
在脫貧攻堅、奔赴全面小康奮斗的征程上,糜林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的囑托,把所學知識都變成滋養大地的營養,他先后把科技成果推廣到中西部地區,累計培訓農民16萬多人次,為農民增收10億多元。
當得知糜林獲得全國道德模范稱號時,廣大農民更感到高興,因為這也是他們的榮耀,感謝黨和政府對一個真正懂農民、愛農民、關心農民的農業專家的肯定和表彰。大家表示,糜林永遠和我們在一起,要把糜林教給的技術和他的精神發揚光大,鞏固脫貧攻堅勝利的偉大成果,帶動更多農戶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前進!
本報記者 欒繼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