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淮安市探索設立“食物驛站”,持續深化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進一步弘揚勤儉節約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濃厚氛圍。
以食暖心
通過走訪調研、悉心指導,市市場監管部門精心選擇一批具有淮安本地特色的中式快餐店、蛋糕烘焙店、宴會酒店、放心早餐點等食品經營單位參與“食物驛站”公益項目。相關食品經營單位積極響應、主動參與,紛紛建立個性化“食物驛站”,并根據每日經營狀況,將余量食物免費提供給周邊有需要的人,提升余量食物流轉利用率,有效發揮余量食物“余熱”,最大程度減少食物浪費。目前,全市共有“食物驛站”16家,提供可儲存、易加熱的食物,供應人群包括環衛工人、外賣小哥、城市工作者等。這些“食物驛站”運行半年來,已提供包括包子、雞蛋餅、稀飯、肉圓、點心等在內的7000余份余量食物,這一做法既獲得了群眾的點贊好評,又提升了商家的品牌形象。
以安為先
為保障余量食物安全,相關部門深入餐飲店和食品加工企業實地了解其經營狀況、產品特色和余量食物處理方式,指導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選取可儲存、不易腐、易加熱的余量食物放入“食物驛站”。同時,在“食物驛站”醒目位置設立溫馨提示標識,公示免費領取時間和注意事項。部分食品經營單位還精心設計了提示標簽,張貼在每份食物的包裝袋上,標明食物名稱、食用方法(加熱方法)、存入日期和食用期限等食用指引,切實保障“食物驛站”的食品不僅暖心而且放心。
我市相繼印發《關于加強全市餐飲環節食品浪費行為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食物驛站”推廣運行工作的通知》《淮安市餐飲服務經營者制止餐飲浪費工作清單》等文件,規范設置“食物驛站”;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民政局、市文明辦聯合印發《淮安市制止婚宴餐飲浪費工作指引》,明確“食物捐贈機制”落實方法,進一步豐富“食物驛站”業態形式,增加“食物驛站”數量,有效提升婚宴余量食物的利用率。
以愛為責
目前,市、縣兩級市場監管部門成立外賣配送行業黨委,積極發揮黨組織聯系社區作用,深入基層黨組織,共同了解社區居民、環衛工、外賣騎手等群體的實際需求,架起企業、基層黨組織、機關干部、社區工作人員和群眾的“連心橋”。依托美團、餓了么在淮合作企業建立5個實體型黨支部,依托配送站點建立6個功能型黨支部,打造外賣騎手“15分鐘服務圈”,將“食物驛站”項目納入20條關愛服務措施,開展食物捐贈、義診等服務150余次,切實增強外賣騎手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我市在試點推廣“食物驛站”的基礎上,出臺“食物驛站”運行管理規范,實行“食物驛站”站長制,精心選擇餐飲店、食雜店、商超等食品經營單位,指導其自建“食物驛站”、黨建紅色驛站兼“食物驛站”、流動“食物驛站”、云上“食物驛站”。依托江蘇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成立“食物驛站”幫辦,助力食品經營者改善食品品質和口味,減少食物浪費。在高校、醫療機構等集中用餐單位建立“食物驛站”,全面推廣實施“食物驛站”項目,在全市范圍掀起一股勤儉節約的新時代文明之風。■融媒體記者 潘夢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