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文化融入移動空間,讓市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一場博物之旅。10月1日,由南通博物苑打造的近200平方米“移動博物館”將在南通文峰廣場正式亮相。該項目通過主題展覽與社教活動相結合的形式,讓館藏文物“走出去”“活起來”,使文化體驗真正融入大眾日常生活。
作為一座集人文歷史與自然科普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南通博物苑不僅收藏、陳列歷代真器、名人字畫,還珍藏有各種自然標本。此次,苑藏的10余件恐龍化石標本首次“出巡”,帶領觀眾穿越億年時光,開啟一場奇妙的史前探險。展品涉及恐爪龍、甲龍、中國雙脊龍等骨骼化石,以及薩比鳥、圣賢孔子鳥、潛龍等平板化石。配合展品,現場還設置了相關科普內容,介紹“中國著名的恐龍之鄉”“確認‘鳥類起源于恐龍’的南通籍科學家季強”,以及“恐龍的命名”等知識,幫助觀眾深入理解展覽背后的故事。
為了讓更多觀眾進一步走近恐龍時代,探尋自然奧秘,“移動博物館”在國慶假期(10月1日至5日)特別策劃了“從恐龍時代到綠色未來”主題科普沙龍活動。每天上、下午將陸續推出多項互動體驗,包括“小小古生物學家——喚醒沉睡化石”“3D恐龍拼接體驗”“恐龍蛋里的秘密”“恐龍的綠色食譜”,以及“‘茶百戲’素繪恐龍體驗”等,為大眾帶來內涵豐富、趣味十足的文化新體驗。
(記者楊鎮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