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ya4q"></strike>
<strike id="gya4q"></strike>
  • <fieldset id="gya4q"><input id="gya4q"></input></fieldset>
    <abbr id="gya4q"><sup id="gya4q"></sup></abbr>
  • <abbr id="gya4q"></abbr>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常州 > 正文
    常州武進:積“后”流光 學通“坊”間
    2025-06-05 14:04:00  來源:常州文明辦  

    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鎮后坊村創新打造“積‘后’流光 學通‘坊’間“夜校品牌,以“技能+公益+志愿”三維聯動模式,賦能鄉村振興。通過32場定制培訓惠及600余人次,孵化8支志愿服務隊,既打通技能提升“最后一公里”,又點亮鄉村夜生活。該模式將文明實踐與民生服務深度融合,讓夜校成為村民“充電站”、志愿“孵化營”、文化“聚光燈”,以技能溫度激活鄉村發展動能,書寫新時代文明實踐新答卷。

    “夜課程”體系+

    構建文明實踐“強磁場”

    后坊村緊扣村民精神文化需求,創新構建“家門口就業+技能提升”雙軌服務體系。通過盤活閑置場所、聯動武進區人社局等多方資源,聯合職業院校組建60人講師團隊,打造“研專長、品美學、享童趣、覓新知、練新技”五大特色課程體系,精準匹配“短平快新”學習需求。駐村第一書記張城瑜化身“課程推介官”,創新“線上點單+線下配送”模式,通過公眾號等平臺發布12類實用課程,累計服務村民800余人次,滿意度達99.5%。該模式不僅傳承非遺技藝、融入數字技能培訓,更通過“訂單式”課程配送,讓夜校成為村民“家門口的充電站”,既激活鄉村人才資源,又釋放技能培訓的民生溫度,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能。

    “夜模式”服務+

    釋放文明實踐新活力

    獨木難成林,鄉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務要“出新”,更要“走心”。后坊村積極探索“技能+就業”服務新模式,開辟“文明+實踐”服務新通道,創新打造“技能超市”服務模式,通過“群眾點單、村委派單、名師接單”三單機制,讓村民像選購商品般自由選擇夜校課程。同時構建“技能積分銀行”體系,借鑒“時間銀行”理念推出“技能line互助time”項目:村民傳授技能可獲積分,積分共享家庭成員,兌換心儀課程,實現技能人才價值最大化。依托全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延伸“延時服務+公益開課”特色,構建30分鐘可達的“四宜技能培訓圈”,覆蓋學、業、樂、養全維度,形成全民參與、共享共學的鄉村振興新風尚。

    “夜技能”就業+

    打造文明實踐“新業態”

    后坊村創新開設常州首家公益性“小哥夜?!保珳蕦有聵I態群體需求,推出方言溝通、心理疏壓等特色課程,并量身定制《自我管理》《智能分揀》等實訓項目。12期培訓吸引250余名從業人員參與,同步提檔服務陣地建設,增設冷飲補給、醫療保障、書香閱讀等“清涼歇腳點”,將夜校打造為夏日“避暑港灣”和愛心接力站。通過“技能+服務”雙賦能模式,既提升從業人員職業素養,更構建新業態群體服務示范樣本,為鄉村振興注入“技能溫度”,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

    責編:常州文明辦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