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ya4q"></strike>
<strike id="gya4q"></strike>
  • <fieldset id="gya4q"><input id="gya4q"></input></fieldset>
    <abbr id="gya4q"><sup id="gya4q"></sup></abbr>
  • <abbr id="gya4q"></abbr>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常州 > 正文
    追“鋒”長者胡世明
    2024-03-04 09:47:00  來源:常州日報  

    2月27日送走參觀的社會團體,胡世明琢磨起今年的追“鋒”路,“打算6月一路騎行到四川,見見雷鋒第一任班長的親屬,再去瞧瞧我曾經幫助過的吉云云。”盡管佝僂著腰,談起追“偶像”雷鋒這件事,年逾古稀的胡世明十分篤定,“我愿意一直做雷鋒精神的火種,只要體力夠,我要騎行到80歲!”

    日前,胡世明獲評江蘇“最美志愿者”。半個多世紀以來,他騎行萬里,追尋雷鋒足跡、收集雷鋒藏品、傳播雷鋒故事、踐行雷鋒精神,把助人為樂變為使命,從“雷鋒迷”活成了“雷鋒樣”。

    春節前,胡世明把雷鋒展品搬到花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2樓,為了更好地陳列展品,胡世明在展室內打了地鋪,沒日沒夜地設計陳列方式,連過年也沒有回家。“這周有幾個學校聯系來參觀。”胡世明說,他精心設計了一些互動問答,還準備了雷鋒主題徽章作為互動小禮物。

    記者看到,在展柜的一角,擺放著一本畫冊。畫冊的每一頁上,都是中國當代青年油畫家楊雯鈞手繪的一幅雷鋒畫像。據胡世明介紹,當年他去找楊雯鈞,是想讓她幫忙畫一幅關于雷鋒的油畫。楊雯鈞被胡世明追尋雷鋒精神的執著所打動,對雷鋒精神產生了好奇,閱讀了大量相關文獻和書籍,創作了這些作品。“這本畫冊的每一頁都是有靈魂的,都是她對雷鋒精神的感受。每一次翻閱我都深受感動。”胡世明表示。

    胡世明出生于工人家庭,父親是戚機廠的技術員,胸懷坦蕩、樂于助人。盡管自家有5個孩子,生活也很不易,母親仍常常接濟生活困難的鄰居,幫鄰居照料孩子。“母親教給了我成長第一課。”胡世明說。

    1968年,15歲的胡世明進入戚墅堰鐵路中學,正值全國轟轟烈烈開展學雷鋒活動,胡世明既勤奮又樂于助人,開學第一天就被推選為班長。他給自己設計雕刻了一枚特殊的印章:一面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另一面是“為人民服務”。每年領到新書和本子,他都認真地鈐上這枚印章,從那時起,他開始收集有關雷鋒的各種資料、追尋雷鋒足跡。

    寒來暑往,55年來,郵票、像章、塑像、火花、書籍、畫冊、水杯……凡是跟雷鋒相關的,只要進入視野,胡世明都不會放過。平時,他最喜歡逛收藏品市場,一看到有關雷鋒的物品就會買下來。“這個雷鋒銅像,是去年‘五一’買的,為了省錢買它,我睡了八天馬路。這個刻著雷鋒像的筆筒,是昨天剛買的。最美志愿者獎勵的三千元,我全部用來買了這疊郵票。”對這些藏品,胡世明如數家珍。

    因為精力與財力都花在了收藏上,胡世明已經很多年沒有為自己添置過新衣物了,衣服鞋子不是親戚朋友送的,就是從二手市場買回來的。他的手機經常處于欠費停機狀態,妻子有要緊事情找他打不通電話,就知道他又沒話費了,只好先幫他充值才能聯系上。

    “雖然條件艱苦,但一路行走,一路正能量。”胡世明回憶,有次騎車路過水果攤,攤主執意要送給他幾個蘋果;一次車子壞了,路邊修車的大爺免費幫他修車;招待所的老板被他的執著感動,不肯收他的食宿錢。2013年,在安徽宣城,一組大學生騎行隊看到胡世明的“雷鋒”車,好奇地追了他50公里,聽了胡世明的分享很受觸動,拿出帳篷給胡世明住,和他同路半個月,共同宣傳雷鋒精神。

    “我心目中的雷鋒精神就是要時時講、天天講,讓每一天都變成3月5日學雷鋒日,讓身邊的人們尤其是孩子們時常聽到雷鋒、想起雷鋒、學習雷鋒,把雷鋒精神代代相傳。”忠誠、熱情、奉獻、堅持……胡世明以大半輩子的言行詮釋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永不過時”。記者 何奕欣 孫婕

    責編:楊夢媛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