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沂的社區里,一個個別致“網格議事亭”成了最聚人氣的地方。這些利用小區“邊角料”建起的亭子,如今是居民們嘮家常、解心結、議大事的“暖心會客廳”。近年來,新沂市創新推出“網格議事”模式,讓治理陣地建在“家門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網格內”,合力澆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熟人社區幸?;?。
鄰里疙瘩,“亭”里說開
“遠親不如近鄰,老張你家雨棚裝得是方便,可老劉家滲水又擋光,多鬧心啊!” 在城關社區的網格議事亭里,一場關于“雨棚風波”的調解正在進行。居民老張家裝的雨棚讓鄰居劉某家遭了殃,雙方多次溝通無果。來到議事亭,街坊鄰居你一言我一語,講情理、說道理。最終,張某痛快答應限期整改,兩家人握手言和。一場可能升級的鄰里疙瘩,就在這敞亮的亭子里“說開了”。
“停車難、充電亂”是不少小區的通病。在城關社區的議事亭,社區黨總支書記、網格長李麗召集大伙兒“頭腦風暴”。你提建議,我出主意,共識很快達成:重新劃車位、集中裝充電樁、組建文明督導隊管好外來車……方案定了就干,如今,小區里車輛停放有序,私拉電線的“蜘蛛網”不見了蹤影,居民心里也敞亮了。
“獨生子女補貼啥政策”“養老錢咋申請”“工傷誤工費怎么算”……這些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關鍵小事”,在議事亭里都能找到答案。社區干部、“三官一律”(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在職黨員、網格員輪番坐鎮,面對面答疑解惑,政策直通民心。
懸頂之危,“聯”手解除
“樓頂那些老太陽能,支架都銹斷了,看著就懸心!”一次議事活動中,居民們反映了頭頂的安全隱患。信息迅速通過“網格議事專報”直達市綜治中心。中心立即吹響 “聯動哨”,住建、城管、街道聞令而動,對全市老舊小區的廢舊太陽能展開“大掃除”:登記、分類、加固、拆除,僅用半個月,這一“懸頂之危”便徹底解除。“辦到咱心坎里了,現在小區又干凈又安心!”居民們紛紛點贊。
為使“網格議事”更接地氣、更有溫度,社區還邀請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職工、老干警組成“五老議事隊”。這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憑著一腔熱忱和豐富經驗,結對幫扶、宣傳安全、調解矛盾,成了社區的 “智囊團”和“穩壓器”。用居民曹大爺、劉大娘的話說:“‘五老’有經驗、有點子,每天在樓棟里轉一圈,發現問題馬上聯系解決,住得舒心又安心!”
常態議事,“熟”絡萬家
如今,“每月逢五、逢二十五,亭里嘮一嘮”成了新沂許多小區的習慣。網格員收集民情,“三官一律”釋法說理,黨員干部宣講政策,居民共商共議。“大事社區主導快辦,小事多元協商共辦”,“網格議事”踐行著“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定”的理念,讓安靜的社區熱鬧起來,讓陌生的鄰里熟絡起來。
退休老教師邵澤璋有感而發,揮毫寫下 “有事好商量心里更暖 相聚同娛樂笑聲更多”的書法作品,送到了城關社區的議事亭。這樸實的對聯,道出了居民的心聲。今年以來,新沂通過“網格議事”,已收集資源清單300多個、需求清單200余條,高效解決了環境整治、停車充電、矛盾調解等居民急難愁盼問題百余件。昔日“邊角料”,今日“連心橋”,“網格議事”議出了社區和諧新氣象,聚起了熟人社區濃濃的煙火情。本報記者 蔡思祥 通訊員 王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