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昆山,正被一股蓬勃的運動浪潮溫柔席卷。曾經被忽略的城市閑置用地、橋下空間等“邊角地”存量資源,如今在匠心打造下被一一喚醒。這些“沉睡角落”成功蝶變為“金角銀邊”,化作青綠交織的運動空間,成為群眾“近”享健身自由的幸福港灣,悄然延展著每個人生活幸福的尺度。
昆山始終秉持著以人文之眼重新發現、以美學之心精心塑造的理念打造運動空間。“一個有魚的地方”設計借海洋之韻繪制藝術彩繪立柱,褪去建筑原本的冷峻,讓來往行人恍若潛入深藍之境;“拾光里”則將山水之靈、昆曲之韻融入空間設計,勾勒出一幅水墨澹澹的江南長卷;青年城市公園以昆曲水袖為靈感,用飄逸的脈絡串聯起不同功能區域,形成一幅可游可賞的立體長卷,讓運動空間兼具實用與美感。

如今的昆山,運動的暢快觸手可及。曹安體育公園的足球場上,一個個年輕身影在綠茵之上劃過自由弧線,盡情釋放活力;文昌路體育公園的籃球場上,少年們躍起、轉身、投籃,汗珠在陽光下閃爍如鉆,彰顯著青春朝氣;中環北線橋下運動場內,孩子們追逐著彩色皮球,用最本真的方式激發身體潛能。
更有諸多充滿童趣的角落,讓童話照進現實。繽紛運動樂園里,彩色游樂設施點亮空間,一個個小小身影帶著清脆笑聲追逐奔跑;臨湖路橋下空間公園則點燃了孩子們對宇宙的好奇,在他們心中悄悄種下探索未知的種子。
無論晨昏交替,這些運動空間里盡是生命奔騰的律動。長江路橋下運動場的羽毛球場上,人們揮拍跳躍,靈動身影在光影中定格;阮白蕩體育公園門球場內,幾位老人執桿徐行,動作從容,宛若一幅凝練了時光的工筆畫,盡顯歲月靜好。

如今,這些地方不再是被遺忘的角落,而是煥新成為一座座充滿活力的“動感綠洲”。更重要的是,它們就在居民家門口——無需驅車遠行,不必預約場館,運動與快樂變得如此簡單易得,真正讓健身融入日常,成為昆山人幸福生活的生動注腳。 作者:劉畢亮 湯天倫 李松巍 阮欣悅 徐飛熊 吳磊
編輯:秦春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