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讓人、人快走。在江蘇省南京市不少路口斑馬線旁,都有這樣的指示牌。
2013年,南京開始在全市范圍內倡導禮讓斑馬線,到今天,禮讓斑馬線已成為不少駕車人的好習慣,一條條斑馬線正成為南京城市文明的窗口。
今年是《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頒布實施五周年,機動車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不僅是交通法規中的明確規定,也是城市文明的一種體現。近日,南京交管部門再次開展“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違法行為集中整治行動,同時通過各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讓禮讓行人、文明出行的理念越發深入人心。
現場:兩小時內5輛車不禮讓行人被處罰
5月7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中山南路許家巷路口,交警三大隊民警劉寧正在執勤。
在路口,一名老人剛走上人行道,一輛南向北行駛的33路公交車主動停下。老人剛走過路口,又有一對母女從馬路對面走來,公交車繼續等待。這時,旁邊又駛來一輛銀色小轎車,也跟著停了下來。直到斑馬線上的行人全部通過,斑馬線兩側等待的車輛才緩緩起步。
不過,也有車“與眾不同”。15分鐘后,一輛蘇A號牌的面包車因為不禮讓被交警攔下,劉寧對車主給予罰款50元并記3分的處罰。
上午11時,記者來到瞻園路許家巷路口。這里是進入夫子廟景區的主要路口之一,過街行人很多。記者看到,絕大多數機動車都能主動禮讓行人。
在現場,一輛蘇F號牌的面包車因沒有禮讓行人被攔下。司機表示,他看到行人距離自己的車還有一段距離,這才沒有停車讓行。交警告知,只要行人站上斑馬線,過往機動車都應該有一個減速避讓的動作,而不是加速通過路口。
在近兩小時的時間內,中山南路許家巷路口和瞻園路許家巷路口,一共有5輛車因不禮讓斑馬線被處罰。
數據:南京倡導禮讓斑馬線12年,禮讓率明顯提高
南京的禮讓斑馬線行動開始于2013年。當時,有關部門在全市范圍內發出倡議:機動車應在斑馬線前停車,讓行人先行。公交公司率先響應,很快,出租車、公務用車也加入禮讓行列。
2016年,南京市對斑馬線的管理從“倡導”變成了“處罰勸導結合”,以交警現場查處為主;2018年,全市加裝專項電子警察,開始對不禮讓斑馬線的車輛進行抓拍。
“作為現場查處的補充,電子警察‘上崗’后,有效完善了對不禮讓行人違法行為的全天候管控。”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秩序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
9年時間里,南京市機動車駕駛人數上升到446.2萬人,機動車保有量增至346.5萬輛,抓拍不禮讓行人的電子警察數量也從最開始的8處增加到47處。
一方面,駕駛人、機動車、電子警察數量全面上升;另一方面,抓拍量卻在下降。在電子警察抓拍實施初期,不禮讓行人違法較多的地點分別是:中山南路許家巷路口,月均抓拍2700余起;集慶門大街星雨華府北門,月均抓拍2500余起;萬興路玉尚路路口,月均抓拍1900余起……而現在,全市47處抓拍點,平均每個路口月均違法量比初期減少76%。
雖然禮讓率有了明顯提升,但城市文明不能止步于此,還應更進一步。
對策:多措并舉,讓文明禮讓化為自覺行動
近日,南京市再次對禮讓斑馬線提出更高要求。在加強查處的同時,南京交管部門也采取多種群眾容易接受的方式加強宣傳。
5月1日,歌手任賢齊在南京舉辦演唱會,他被網友戲稱為南京交通法規宣傳的“野生”代言人。這一次,南京交警干脆將他請過來,成為名正言順的交通安全宣傳代表。
“車讓人、人快走,別讓善意等太久……”配合著任賢齊的歌曲,一條號召大家禮讓斑馬線的短視頻成為各大互聯網平臺的熱點。
五色花志愿者也行動起來,宣傳禮讓斑馬線的同時,在路口勸導不禮讓的駕駛人停下車輪,遵守交通法規。
公交行業不僅啟動“禮讓斑馬線,文明伴我行”主題活動,落實交通治理聯動共治,更將禮讓斑馬線的步驟化為精準數據:看到行人,30米外松油門減速;20米外車速要減到15公里/時;10米內必須停車。
為了讓“禮讓”更有操作性,近年來,南京交管部門還一直注重加強軟硬件建設。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秩序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對行人過街需求較大路口、路段,交管部門會不定時重新評估交通組織,增設過街信號燈,提高車輛通行效率的同時保障行人過街安全。(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茸通訊員 桂子振)